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刘亚磊:一把焊枪点亮青春弧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刘亚磊:一把焊枪点亮青春弧光

来源:中工网2024-11-29 10:37

  身穿阻燃服,眼戴护目镜,左手拿着防护面罩,右手紧握焊枪,专心致志地进行液压支架底座焊接工作,伴随着“呲呲”的焊接声,火花瞬间四处绽放,不久之后,钢材表面便留下了一道约一指宽的完美焊缝。

  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焊接区,首席电焊工刘亚磊正在完成今天的焊接任务。

1

刘亚磊和同事在使用探伤仪。郑鑫源 摄

  自从拿起焊枪后,刘亚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突破,从自身成长到创新工作室成立,从业10余年来,他不断打破焊工这个工种的“天花板”,先后被评为河南国控集团大工匠、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职业敬业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

  “当技术最棒的工人”

  轰鸣的焊机声、喷溅四射的火花、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2011年,刘亚磊走进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一名电焊工学徒。

  然而,对刚出学校的刘亚磊来说,电焊工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来到车间才发现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皮毛,第一次焊接的时候人都是懵的,别人抄起工具开始干了,我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刘亚磊回忆道,那时自己便下定决心要好好钻研基础技能,“当工人,就当技术最棒的工人!”

  自那时起,刘亚磊每天第一个抵达工作现场,最后一个离开车间,回想起那时的痴迷劲儿,他仍记忆犹新:“空闲时间我就会自己加练,我还在焊枪上挂一块铁块,同时练习速度和稳度。”

  “好焊工是焊丝喂出来的,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日积月累地练。”刘亚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项地练;站立、仰卧、蹲踞、匍匐,他一招一式地学。由于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阻燃服,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加上长时间手握焊枪,刘亚磊的手指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2

刘亚磊在进行焊接工作。郑鑫源 摄

  “同期进厂的工友好多吃不了这份苦,纷纷转行了。”刘亚磊表示,每当这时,总会想起师傅们的教诲,“好工人没有不吃苦的,贪图安逸做不了技工,更做不了焊接技工”。

  凭着这股韧劲,刘亚磊淬炼了迎难而上的品格,磨砺了精益求精的匠心,从一名电焊工学徒成长为焊接主力,并在各种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公司“首席电焊工”。

  2012年,平煤机装备公司为了获得国际订单,刘亚磊自告奋勇取得首批“国际焊工”资质证书,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改进焊接工艺,探求最优化焊接方法,对焊枪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揣摩,根据工件种类和样式,采用“分中退焊法”,有效控制了焊接变形量,提高了效率,并在公司得到了推广。他还采用“跳焊法”控制焊接温度,满足焊缝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产品加热次数,每天能减少活件上炉加热次数1次,节约用电200度,天然气200立方米,每年能为公司节约近50万元。

  “越有难度,就越想试一试”

  几年前,公司与德国DBT等国内外煤机巨头同台竞技,获得德国鲁尔集团7架世界高端液压支架样机订单,这批样机不仅要全部符合欧洲标准,还要满足2000多项鲁尔内部标准。然而,这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

  “越有难度,就越想试一试。”刘亚磊表示,德国在几百年的采煤史上从来没有用过中国的一颗螺丝钉,他带领团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写世界煤机高端市场不用中国产品的历史。

  自此,刘亚磊便一直沉浸在弥漫的烟尘和飞溅的焊花中,每天连班作业,研究欧洲标准、查阅国内外资料,反复进行尝试、摸索焊接参数,通过上千次试验,终于成功破解了技术难题,并一次性通过目视检测、磁粉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完全符合欧洲和鲁尔集团标准,获得德国监造的高度认可。公司也如期获得价值近4亿元的世界高端液压支架订单,极大推动了中国煤机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焊花的璀璨星光挺直了中国产业工人的脊梁,也使刘亚磊更加喜欢上了这焊花飞溅、弧光闪烁的灿烂场景。后来,刘亚磊主动请缨,接手中国神华集团8.8米超大采高支架样机焊接工作,他和组员们每天吃住在现场,熬红了双眼、蹲麻了双腿,攻克了多个难题,最终交上了以往少近一半的工期,交出了一次探伤合格率100%的完美作品,获得了煤矿机电领域的交口称赞,也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每当想起中国的焊接工人用匠心制造的产品搭乘中欧国际货运专列,挺进国际高端市场,实现了几代中国煤机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我和工友们都倍感骄傲和自豪。”刘亚磊表示,自己也在火光四射的焊花中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浪漫”。

  “我的青春就像一根焊丝,在有限的长度里,在打造的焊接精品里,能够奉献一丝丝光和热,才是我奋斗的乐趣,追求的动力。”刘亚磊说。

  “为下一代铺好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行业前行的关键。”作为一线技术工人,刘亚磊在工作中能时刻感受到我国制造业正在不断升级,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统一焊接培训标准,统一实操手法,抓住技能教学四个环节……工作期间,刘亚磊会毫不吝啬地将工作经验、焊接技巧与其他新入职的焊工分享,通过反复操作示范,手把手校正,将他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

  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实践培训,通过参加省市技能大赛等方式,在一线员工中营造出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2019年,借助公司对于劳模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扶持,以刘亚磊名字命名的“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专门负责焊接领域的工艺研发和创新攻关。在刘亚磊的带动下,该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28个技术创新攻关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

  此外,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亚磊积极响应省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号召,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36次,先后有69人取得中高级焊工证书,踏上了技能成才的快车道。

  “刘师傅在工作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焊得不到位的地方,刘师傅会批评并监督我们改正,力求我们每一条焊缝都做到完美。但在生活上,刘师傅很热心,经常跟我们谈心,像老大哥一样。”跟随刘亚磊近9年,目前任焊接机器人班组长的同事刘继振说。

  如今,刘亚磊带领工作室先后多次高质量完成了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高端液压支架焊接任务,并在煤机行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方面深耕,为打造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才华。

  “来时的路不好走,我也要为下一代铺好路,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刘亚磊表示,今后,他将始终以感恩之心回馈企业和社会,当好企业改革发展的铺路石,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技工,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产业工人。(葛慧君陈梦雨 闵雪)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