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拜祖”平台隐藏的“宝藏”,你找到了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云拜祖”平台隐藏的“宝藏”,你找到了吗?

来源:中原网2024-04-03 10:35

  

  黄帝,作为一位伟大发明家。据说,他曾随身携带着一个古老的木箱,里面装着他亲手绘制的草药图谱,各种发明工具以及一些神秘的玉器或青铜器。这些宝藏被精心地包裹着,等待着有缘人来揭开它们的面纱……

  ”云拜祖“,阅千年。

  4月2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云拜祖”平台已正式上线,当“云拜祖”遇上沉睡千年的文物,在拜祖祈福的同时,“触碰”祖先们的文化符号,感受国家宝藏的魅力。

  开箱之小口尖底瓶

  首先,登录“云拜祖”平台首页,可以看到黄帝脚下奔流的母亲河——黄河,四周是祥云笼罩的嵩山、塔林,少林功夫等元素,左侧浮动文物正是我们要“开箱”的宝物之一——小口尖底瓶。

  2023年,裴李岗遗址新发了迄今国内所见的最早的小口尖底瓶。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是酿酒用的器具。裴李岗文化小口尖底瓶的发现,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小口尖底瓶,将小口尖底瓶的历史向前推了几百年。小口尖底瓶的出土为探索裴李岗与仰韶文化的源流关系提供了新的关键实物证据。

  开箱之莲鹤方壶

  其次,在“AI游故里”章节中,左下方系祖台上方放置的文物则是我们第二件“开箱”宝物——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春秋郑国国君墓出土的青铜礼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壶高125.6厘米,重64.3千克。壶身呈椭方体,修颈斜肩,垂腹圈足,整个壶身遍布纹饰。圈足下压着两条勾首顾盼的卷尾兽,张口咋舌、似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圈足四面各有一对浮雕式伏虎纹,在伏虎纹下又布满细密的蟠螭纹。

  莲鹤方壶,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观念和艺术理念,不仅反映了青铜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更蕴含着春秋大变革下百家争鸣、力求解放的时代精神。

  开箱之彩陶双连壶

  进入“我的拜祖”界面,画面正中间为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这件宝物是和平、友好、相敬的象征。

  彩陶双连壶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的双壶相连的造型,在古代陶器中更是绝无仅有,新颖独特、精美别致,具备文物与艺术的双重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彩陶之冠。

  器物为泥质红陶,由两只形制相同的陶壶并列连接组成,敞口缩颈,鼓腹平底,腹部连接处有一椭圆形口相通,两侧各饰一耳。壶身正反两面以红色打底,用黑彩绘制粗平行横线纹,横线纹中间以数组三条短竖纹装饰,一壶为垂直短竖纹,一壶为倾斜短竖纹,线条简单流畅,既对立又统一,使单调的几何纹富有变化和韵律感。 此壶可能为饮酒用具,从造型上看并非生活用品,应是当时氏族结盟或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首领及长者对饮的酒具,是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

  开箱之贾湖骨笛

  第三件“开箱”宝物是在“VR元宇宙”界面,科技感十足的画面嵌入了一支来自于8000年前的笛子。

  贾湖骨笛以鹤类禽鸟尺骨钻孔制作而成,故称“骨笛”。因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而得名,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笛身长23.6厘米,径最宽处1.1厘米,器物整体呈褐色,因石化而通体光滑晶莹。

  笛身有七孔,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阶的乐曲,由于骨管粗细不一易产生音差,故在七孔旁开小孔加以校正。骨笛在出土时断为三节,每一断裂处均有多个缀合孔,说明它折损后曾被精心修复,可见主人十分珍爱。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

  开箱之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

  第四件“开箱”宝物来自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它因“颜值”闻名海内外,它就是由数百片绿松石镶嵌而成的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数百片绿松石历经三四千年无一松动脱落,光洁依旧,它们的长宽只有几毫米,厚度1至2毫米,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该夏代器物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该物件通高16.5cm,宽11cm。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镶嵌工艺出现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开启了青铜器镶嵌工艺的先河。

  开箱之甲骨文

  “会动的甲骨文”“挑战用甲骨文还原美食”“玩转甲骨文”……当年轻人专注于移动端时,古老的文字也在被他们青睐。下面“开箱”的宝物来自于安阳市殷墟遗址,并与仓颉有着不解之缘的甲骨文。

  在“VR元宇宙”界面,戴上VR眼镜的天团成员仓颉,用手触碰一处甲骨文,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科技的交接。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记事文字。属于上古汉语的记录载体。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商代遗址——殷墟。上图所示的这块甲骨文是甲辰贞祭祖乙刻辞卜骨,商代晚期,牛肩胛骨。残长26.5厘米,残宽19厘米,1973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小屯村南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开箱之牙雕蚕

  这件宝物是一只可爱的蚕宝宝,进入“熊熊跃动”界面,卧在桑叶上的蚕引人注目。大约5300年前的一天,在伊洛河汇流入黄河处,一只家蚕正在吐丝,先民将这一瞬间精心雕刻于兽牙之上。这就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牙雕蚕。

  牙雕蚕在郑州双槐树遗址“破土而出”,对探寻“中国丝绸起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它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其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形神兼备。

  今日的开箱分享就要结束了,“云拜祖”平台中的文物元素,尔等都找到了吗?

  快来一键开启全新体验,在拜祖祈福的同时,寻找“最早中国”的文化符号,见证五千年的文明。让全球华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参与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活动中来,沉浸式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文章关于黄帝的相关故事根据历史记载进行创作演绎)

  今年,“云拜祖”平台依然采用全面覆盖的登录方式,继续拓宽登录渠道,方便全世界中华儿女快捷登录,一起“云拜祖”,共赴“心灵之约”。

  1、点击“云拜祖”平台H5版(https://2024.huangdinet.cn/h5/#/)”,直接进入。

  2、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在微信搜索“云拜祖”小程序,登录“云拜祖”平台,体验全新的网络拜祖祈福互动形式。

  3、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客户端、顶端新闻、大象新闻、郑州日报客户端、郑州晚报客户端、会面、看郑州、中原网、正观新闻、郑州发布、学习强国郑州学习平台、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百度、搜狐、腾讯、网易、知乎、小红书、豫记、郑州圈儿等网络平台,可登录“云拜祖”平台。

  在海外平台方面,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环球网、凤凰网、正观新闻、Where Zhengzhou等账号发布小程序推文;在中国网的中、英、法、西、阿、日、韩等七个语种网站以及环球网的英文网站上发布小程序帖文;此外,在加拿大枫华之声网、欧洲北欧时报网、日本中文导报网、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巴基斯坦华商新闻网等20家海外华文媒体网站上设置登录入口,方便海外用户通过这些入口直接登录“云拜祖”平台。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 广东潮州:积极应对台风“杨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