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贵州> 要闻 > 正文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来源:贵州日报2023-03-12 09:16

  三月贵州东风劲,和美乡村添新彩。

  乌江边上,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桃红李白为奇山秀水“景上添花”,宜居宜游苗寨开门迎客,乡村旅游乐了游客富了农家。

  武陵山下,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蔬菜大棚基地忙得热火朝天,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将一车车龙牙白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广袤的乡村大地,坝区里的连片油菜花绽放出一个个农旅一体的“金色田园”,坡地上的茶山果园吐露出一片片红白绿相间的“多彩世界”,更有新农人开足农机马力闹春耕,各方游客进村入寨赏春景。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正在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同心同力描绘中全面铺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时指出,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贵州牢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引擎,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农业增产增效: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一斤鲜嫩的豌豆尖能卖多少钱?

  龙里县湾滩河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给出的答案是100元以上。

  取豌豆尖嫩梢3个节,去掉卷须,尖部保留1厘米嫩茎,形状似2个展开的大贝壳和1个闭合的小贝壳,就是当地群众称为“贝壳”的豌豆尖。

  “摘法的不同,豌豆尖的价格差异可以从2元到180元每斤不等。‘捡贝壳’摘法,既保障了口感,又便于航空运输,每斤能卖到1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在田间的精品种植和精心采摘,豌豆尖延长了增收产业链,成为热销“北上广深”的抢手货。

  立足生态、土壤、气候孕育的特色资源禀赋,贵州围绕粮油生产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全省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带动脱贫群众增收明显。

  在位于镇宁自治县的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小小的生姜正在“变身升级”,从最初级的干姜片、姜黄粉,到姜汁饮料、老姜咖啡,再到生姜沐浴乳、洗发水、护发素等,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远销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外市场。覆盖带动当地农户4.2万余户,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

  从随风摇曳的刺梨金果到享誉全国的贵州茶园;从红红火火的贵州辣椒到满口沁甜的猕猴桃……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备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了过去依靠千家万户“弯腰种地”、耗时耗力的生产状况,推进了“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的复合种植、粮经兼收,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转化利用,有力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贵州20万亩蔬菜、10万亩茶园、10万亩中药材种植县分别达34个、25个和19个,88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2万个农民合作社、2万个家庭农场深入参与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农民创收增收:

  确保脱贫成果成效更实

  “要是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全家又要回到过去的苦日子。”提起前年家里发生的难事,镇宁自治县简嘎乡磨上村村民韦卫明表示。

  2021年6月,韦卫明的孩子突患疾病入院,韦卫明与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收入微薄,返贫的风险剧增。

  当地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把韦卫明儿子纳入低保,又给他找了保洁员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终于得以稳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已经摘帽的脱贫户提供政策保障,扶上马再送一程很重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贵州鞍马未歇,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通过动态监测守住就业规模、协作联动稳住就业岗位、落细政策保住收入,多措并举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圈舍修建、购买牛等都有政策优惠,还给每头牛都购买了保险,保底收购,我们养牛基本是零风险。” 说起养牛,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脱贫户邱佑志直夸政策好,发展产业的信心足干劲大,每年稳定收入10余万元。

  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样板区,关键在于兴产业带就业,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持续增收,为此,贵州通过扶持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2022年,贵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90万。

  同时,贵州还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推广使用就业帮扶直通车,通过东西部协作新增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3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34万人。

  农村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增颜提质

  初春,走进修文县大木村,从村口远远望去,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白墙黛瓦的民居高低错落,墙面上绘满了对新时代的礼赞。

  “城里来的游客都羡慕我们,住着舒服咧!”提起家乡,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村民张明自豪满满,这些年,他深刻感受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的大木村,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起以“红色大木绿享田园”为主题的休闲避暑观光旅游业。同时,还发展猕猴桃、李子、杨梅等产业,实现“富在农家”增收入。

  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居环境。

  过去一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贵州乡村建设行动再谋新篇,全省新(改)建农户厕所 22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60%,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攀升。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

  在湄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已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5438名“寨管家”,构建了“你管我、我管他,大家管大家”的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得到群众积极拥护的“红白理事会”,提倡“车不过十、礼不过百”,革除陈规陋习,厚植文明乡风。

  户户皆美景,村村留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要知细叶谁裁出,且看东风铺锦绣。贵州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在感恩思进中矢志奋斗,推动和美乡村全面振兴,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 刘莹 吴传娟)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