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辉煌“十四五” 壮美新答卷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胡戴炜
11月16日,正值大红柑采收季,走进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一缕陈皮清香飘来,村道两旁,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金黄色陈皮。“现在这些小陈皮就是我们的‘金饭碗’。”果农李德清告诉记者,他家种了50多亩大红柑,去年种植收入100余万元。
从2022年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80亿元——短短3年多,浦北陈皮年产值成倍增长。目前,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19万亩,有6个产值超亿元村,带动2万多户、10万多群众增收,核心产区龙门镇更是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浦北素有“扁柑之乡”的美誉,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长期以来,因散户种植、作坊式加工的模式,小果皮难成大产业。
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资金是关键。”广西中皮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深有感触。2024年,正值广西中皮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转型升级关键期,公司成功申请到1000万元“桂惠贷”,在产季最佳窗口期锁定了核心产区一批品质上乘的陈皮货源,稳固了长远发展的根基。“财政贴息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张勇说,在政策的助力下,公司一路成长为浦北陈皮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中皮的成长之路,是浦北陈皮迈向百亿元产业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时期,浦北县锚定陈皮百亿元产业目标,累计整合投入财政资金7.1亿元支持陈皮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推出“陈皮贷”“柑橘贷”“富农贷”等金融工具,带动各项涉农资金和民间资本助力陈皮产业发展壮大。
“2021年,我们成功申报80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投入健康食品(龙门)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为陈皮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基础。”浦北县财政局局长周捷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争取包括专项债券资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资金在内的资金超过4.4亿元,重点支持陈皮产业园标准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园区目前已吸引供销三冠、柑浦堂、江门丽宫等20家龙头企业进驻,形成集药、食、茶、健、文旅和金融于一体的陈皮产业链。”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专班综合组组长陆健介绍,全县有130余家加工企业,已突破单一陈皮产品格局,开发出陈皮饼、陈皮茶饮、中药饮片等6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起“陈皮+茶”“陈皮+康养”等产品矩阵,目前正在探索陈皮化妆品、药膳等新领域,持续拓展产品线,延伸产业链。
浦北陈皮产业的壮大并非个例。“十四五”以来,广西以农业产业融合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2021—2025年,自治区财政筹措下达中央及自治区资金超23亿元,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成一批设施现代化、科技集成化、产业融合化、服务社会化、生产绿色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样板。
“当前,广西正围绕糖蔗、水果、中药材、茶叶、家禽、渔业等‘桂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自治区、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培育多个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成功打造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横州茉莉花等一批标杆项目。”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黄立臣说。
从一片陈皮到一盏六堡茶,从一朵茉莉花到一碗螺蛳粉,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下,“桂字号”特色农业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广西日报》(2025年11月22日第0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