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叮!您有新的建议已‘到账’!”在广西百色右江区汪甸瑶族乡,人大代表潘有少的手机突然响起特别提示音。他点开“智慧人大”平台,一条来自伟阳村村民邓玉珍的建议赫然在目——“建议拓宽产业路,方便农产品运输”。从村民扫码提交到代表接收提示,全程不过一分钟。
在汪甸瑶族乡人大文化长廊,记者看到墙上整齐张贴着 65张“代表码”,不少村民正驻足扫码。68岁的瑶族老人陆金福戴着老花镜,在孙子的指导下点击手机屏幕。
“以前有问题要跑好几趟村委会,现在在家门口扫个码就能提建议。”老人笑着回忆,上个月他反映的道路塌方问题,扫码提交三天后就有施工队上门维修,“我这把年纪也赶上民主新潮流了!”
现场,一支由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组成的“扫码帮办队”正背着背包翻山越岭。队员们手持平板电脑,来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中,逐一笔录他们的诉求。
“李阿婆,您说的村口路灯不亮的问题,我们已经帮您通过‘代表码’提交了,后续进度会随时跟您说。”帮办队队员耐心地向塘兴村村民李桂英解释。线上一键提诉求,线下上门解难题,全时空的民主通道在瑶乡山间畅通无阻。
在乡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了“智慧人大” 平台的实时动态。屏幕上,各项建议的办理进度清晰可见:“汪甸村饮水管道维修——已送达”“六朴村路灯增设 —— 配送中”“塘兴村灌溉渠清淤——已接单”…… 每一条建议都像快递包裹一样,全程可追踪、进度透明。工作人员介绍,平台还具备智能分拣功能,简单事项要求24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会启动“代表+政府+专家”联合协调机制,若超时未办,系统会自动亮“红牌” 催办。
“这比网上购物还方便!”塘兴村村民黄秀莲专程来到乡人大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反馈灌溉渠清淤问题的办理情况。五天前,她通过“代表码”反映自家农田附近的灌溉渠堵塞,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勘察,短短五天时间,清淤工作就全部完成。更让她惊喜的是,人大代表还主动上门“求好评”,询问她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
在汪甸村集镇水厂建设现场,村民何宏华指着正在施工的厂房,难掩激动之情:“我之前通过‘代表码’提了饮水安全的建议,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动静!”他说,以前总觉得“民主”很抽象,直到亲眼看到自己的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才真正明白“原来民主就是这么实在,老百姓的期盼,通过这个‘码’上就能兑现”。
据乡人大工作人员现场统计,“扫码议事” 机制运行一个多月来,已收到群众建议17件,办结15件,办结率达 88.2%。据不完全统计,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高达96%。从 “跑腿说事”到“扫码提议”,从“一月一会” 到“实时响应”,小小的“代表码”正打破时空限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兰震碧、李相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