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莫迪 通讯员 谭均丽 文/图
金秋送爽,稻香鱼肥,丰收的喜悦在八桂大地激荡。10月17日至18日,第七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广西库库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这场集丰收庆典、品牌发布、科技展示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盛会,成为广西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广西江河密布、水库众多,淡水资源优势显著,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广西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拓展食物来源,将稻渔综合种养与生态渔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稳粮、增效、富民、生态”协同并进的现代渔业发展新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合一。目前,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0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面积达105万亩,年水产品产量分别超6万吨和20万吨。稻渔综合种养年带动农民增收约30亿元,亩均增收超2500元;大水面生态渔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0万个,渔民人均年增收突破4000元,“好山好水”产出了“好鱼好收益”。
10月18日上午,广西发布“广西库库魚”区域公用品牌,共谋稻渔综合种养与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径。活动采用“广西主会场+深圳分会场”双城联动模式,实现跨区域实时推介,并举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盒马鲜生签订农产品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大水面养殖企业与京东、抖音等平台签订采购销售协议仪式,迈出品牌走向全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品牌发布标志着广西大水面生态渔业正式迈入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推动优质水产品实现价值跃升,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来自广西绿水青山的“放心鱼”“品质鱼”。
在备受瞩目的“鱼王大赛”现场,创新引入“赋码上市”展示,获奖“鱼王”及优质库库魚现场实现“承诺达标合格证”与“溯源码”双码合一,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清晰查看从养殖水域、水质监测、生产过程到检测报告的全链条信息和生产主体的简介。“广西库库魚”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水库水质定期监测,出池产品批批检测、赋码上市,构建起从“水里”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为品牌信誉筑起坚实屏障,彰显广西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定承诺。
据介绍,广西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净水渔业、生态增殖放养、产业融合等六类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次活动通过“渔火映千年·千库跃新章”精品展,系统呈现了这些实践成果。更值得关注的是,活动首次发布三条“稻渔农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融水、三江、那坡等地的稻渔梯田、民族风情与乡村美景,推动“以渔促旅、以旅强农”,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生动诠释“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图景。
广西稻渔丰收节是专属于稻渔综合种养的节日,已成为展示现代农业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届活动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粤桂协作工作队、柳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主办,通过“品牌强农、科技兴农、文旅富农”多维发力,全面展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让八桂大地的每一片水域都绘就“鱼水相亲、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