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秋时节,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万亩桑园绿浪接天,一垄垄桑树在薄雾中延展成碧色海洋。标准化蚕房里,雪白的蚕茧堆积如山,蚕食桑叶的沙沙声如细雨轻吟,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这片土地的绿意与银茧,是凌云县人大常委会以法治为纲、监督为要、代表为桥,助力产业振兴生动实践。
走进加尤镇陇槐村,桑农黄玲英的40亩桑园绿意盎然。她捧起蚕茧,笑意漾开:“从前单打独斗,一年最多养三十张蚕。如今合作社有技术、有大蚕房,收入翻了几番!”这笑容,是人大代表为群众架起共富“连心桥”的温暖见证。
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李琼英带领村民赴河池市宜州区取经,引进蚕丝被加工项目并创办合作社。自2023年底投产以来,约6800床蚕丝被走向市场,利润全部注入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
“这,才只是开始!”李琼英语气坚定。真丝睡衣、眼罩、丝巾等衍生品凭借优良品质与亲民价格,热销区内外。2024年,陇槐桑蚕丝礼盒作为国礼赠予老挝贵宾,让凌云匠心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该县创新“代表联络站+产业基地”模式,在8个乡镇设立桑蚕产业代表联络点,63名“土专家”“田秀才”组成“桑蚕智囊团”,开设“桑园讲堂”“夜间实训”,示范“蚕台育”“方格簇”等新技术。
下甲镇平怀村镇人大代表张桂林创办电商直播基地,借助“凌云有好货”等电商平台,推动蚕丝被、桑果酒、桑叶挂面等特产飞出大山。平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人大代表纷纷化身“桑蚕推荐官”,让凌云产品搭上数字快车,驶向全国。
“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筑牢法治根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蒙香连介绍,该县开展桑蚕产业立法调研,组织三级代表走访农户、企业等,收集建议40余条,形成立法建议12项。同时启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监督,围绕桑种质量、蚕药经营等关键环节,构建从“桑园到市场”的全流程质量监管体系。
“桥修好了,我们养蚕也方便了!”玉洪瑶族乡江更村那扛屯桑农班远合喜悦溢于言表。那扛屯便桥涉及50余户桑农出行,以往雨季河水暴涨,群众只能“隔江相望”桑园。人大代表牙韩问撰写提案,推动项目在乡人代会上表决通过,当月获资实施。
这是桑农“出题”、代表“答题”的生动缩影。凌云县人大常委会挥动视察问政“利剑”,组织代表走访调研、集中议事,形成建议30余件,推动全县打造“小桑蝶变大产业”品牌体系,形成桑果酒、桑叶茶、桑织品等全产业链。构建“桑蚕+桑枝菌+蚕沙饲料+桑果酿酒+桑叶菜”循环经济链,实现从单一养蚕到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牙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