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何以成为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力量?近日,记者走进广西上思县,探寻三把独特的“文化钥匙”,在推进文化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传承之钥深植校园沃土
走进上思县民族中学,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课堂传授知识,而文化滋养心灵,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民族根脉。”校长韦思宇说。
这所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育人主线,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无论是“舞鹿”班的灵动,还是“虽蕾”班的悠扬,亦或是操场上的竹竿舞,这些活动都超越了单一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各族学生互动交往、情感融合的载体,从而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
上思县民族中学学生表演非遗“舞鹿”。严艺莲 摄
活力之钥播撒文化种子
上思县文化馆的“明江之夜”广场文艺活动已持续13个年头。500余场演出在丰富了群众生活的同时,也为当地培育了20余支涵盖各年龄段的文艺队伍。
活动的活力,源于一支20余人的骨干志愿者队伍。“我们的志愿者从‘明江之夜’的参与者,成长为下乡辅导的‘主力军’。”文化馆工作人员黄光魁说。这些来自各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每期20至30天的系统课程,将文化种子精准“播种”到基层。
文化馆内正进行公益舞蹈排练。严艺莲 摄
通过“文艺辅导下乡”“流动书画展”等系列活动,这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将服务延伸至乡村。目前,文化馆每年举办二十余期公益培训班,持续为基层文化注入源头活水。
滋养之钥浸润城市心灵
县城小巷深处的上思县图书馆,凭借“大榕树朗读会”这一品牌活动,成功走进了市民的心里。截至2025年,“大榕树朗读会”已成功举办127期,累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从孩子到老人,从工人到干部,朗读成了连接人们心灵的纽带。
上思县图书馆“大榕树朗读会”现场。严艺莲 摄
图书馆馆长岳志武感慨地说,最让人欣慰的是看到参与者的成长。曾经的高中生“荔枝老师”,现在创办了自己的朗读工作室,还经常带着学生回来参加活动,形成了文化传承的动人循环。
朗读会还走进军营、乡村学校和移民安置点,用琅琅书声搭建起情感连接的桥梁,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生长。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严艺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