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5日,记者在广西来宾市采访时获悉,近年来,来宾市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质量。
在来宾市兴宾区河西街道瑞民社区,“一会一家一队”的基层残疾人工作模式正有效运转。社区残疾人协会与党员、网格员共同结成163对帮扶对子,提供精准服务。兴宾区残联通过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保障、推行“残协+党员+网格员”服务模式等措施,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目前,兴宾区共形成此类服务网络290个,结成助残帮扶对子6800多个,构建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的基层服务新格局。
来宾市肢残人协会通过“大带小,一拖四”模式联动各专门协会,打造“艺路阳光”文艺助残品牌,开展法律援助千余人次,于2025年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协会主席谢能锋介绍,协会目前已发展350多名志愿者,承接残疾人文化进家庭、精准康复服务等项目资金超百万元。
来宾宁聚力鞋业有限公司车间,残疾职工正专注作业。严艺莲 摄
在促进就业方面,来宾宁聚力鞋业有限公司作为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企业,累计安排240多名残疾人就业,并为在职残疾职工提供同工同酬、人文关怀等服务。
来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名儿童正进行康复训练。严艺莲 摄
康复服务成果显著。来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改善设施、强化人才培养,在训儿童数量显著增长,累计已帮助157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自2018年以来,来宾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98%。
训练结束后,来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露出开心笑容。严艺莲 摄
“十四五”以来,来宾市紧紧围绕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相衔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严艺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