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只要女儿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嫁女不是买卖,我是希望把省下来的钱留给小两口安安稳稳过日子。”8月下旬,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义圩镇安东村的班华升喜嫁爱女。相较于以往一些地方动辄好几万的彩礼,班华升则选择了不要彩礼,只在村里摆了10余桌宴请了双方亲朋好友。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浪潮下,田东县正上演一场关于红白事的变革,“零(低)彩礼也浪漫”的婚嫁风气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曾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正被简约、文明的新风尚所取代。
“按照以前的风俗,办个丧事至少得摆3天宴席,现在1天就办完了,确实省了不少事,也省了不少开支。”刚为自己父亲办完了葬礼的江城镇大诺村村民黄先生有感而发。江城镇大诺村以“五个统一”工作法为指导,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婚丧喜宴操办公约,明确了红白事操办标准。有了标准后,村里每户红白事支出平均减少了约80%。“五个统一”立了规矩,让村里的人情减负更加有了“底气”。该村于2019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田东县指导各行政村(社区)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其中,依托“一约四会一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实现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五个统一”工作法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得到了深化落实。红白事“瘦身”,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更如同一股强劲的文明之风,吹遍芒乡红城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女儿考上了大学,正愁要不要办酒席庆祝呢,就有村干部来劝说,索性就不办了,也正好省下钱给女儿当学费。”升学宴的取消为祥周镇模范村村民黄松省下了近万元,取而代之的是村里统一举办的集体升学礼。
模范村“两委”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学子们送上助学金,不摆宴席、不收礼金,在村部大院,乡亲们围坐在一起,鼓掌祝福,孩子们畅谈理想,集体升学礼朴素而庄重。
“今年村里有15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这要放在以前,意味着要办15场宴席,费用大约20万元。现在,我们只要办一场这样的集体升学礼,既为群众省下了操办宴席的钱,孩子们还能收到助学金,皆大欢喜。”模范村党支部书记陆彩香感慨道。2025年,祥周镇模范村用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为15名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集体升学礼是田东人民坚决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具象体现,崇学重教已蔚然成风。据统计,2025年田东县共举办59场集体升学礼,发放助学金63.31万元,惠及940名学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蒋吉祥、周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