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3日至4日,广西博物馆“行走的广西博物馆”先后走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凭祥市友谊镇卡凤小学,围绕革命文物与历史文化开展互动教学,引导南疆学子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红色文化点亮“国门学校”开学季。
本次活动依托广西博物馆“广西抗战文化特展”的展览与革命文物资源,通过“文物课堂+流动展览+知识闯关+互动体验+文创展示”的流动博物馆一体化形式,将革命文物与红色文化送入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与小学校园,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大学生热情参与活动
卡凤小学学生认真完成答题闯关任务
“行走的广西博物馆”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点,以特色活动点燃大学生的强国志、报国情,激励青年学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题课堂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结合广西地域文化与革命文物资源,通过实物图片、史实讲述和互动问答,生动揭示文物背后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课堂以物证史、以史明理,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根基,增强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主题课堂走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互动教学
大学生在互动中重温红色旋律
凭祥市卡凤小学坐落于中越边境口岸友谊关下,于2024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创建具有边境特色的“红烛耀边关五爱润童心”国门雷锋学校教育品牌,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培育爱党、爱国、爱边、爱校、爱家“五爱”边关好少年。“行走的广西博物馆”项目针对边境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互动环节。学生通过在主题课堂中齐读抗战短文,共唱奋进歌曲;在操场上动手参与、沉浸体验红色文化,深度学习抗战精神。
小学生参观流动展览
小学生参观红色文创展示区
本次活动通过文物教学实证历史、传递精神,不仅拓展了“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也进一步推动了革命文物资源与国门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广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创新教育方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走”出去、“活”起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萧潇 杨蕊郡 梁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