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8日,《会话AI——人工智能赋能人文社会科学》新书发布座谈会在南宁举行。广西社科联、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人民出版社相关领导,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及本书主创团队代表,从AI赋能人文社会科学的机遇、挑战与治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
《会话AI——人工智能赋能人文社会科学》全书共分为八章,突出AI提示词的编写技巧和实战应用,既涵盖技术原理,又聚焦具体应用场景,附录收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及国内外AI系统实测清单,是AI与人文社会科学对话的好帮手。
座谈会以“智汇人文开启人文社科新视野”为主题,旨在通过新书发布展示广西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广西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钟文干表示,本书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场景,从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到文本生成,以案例实证展现了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为研究者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方法论创新”的全流程指南。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外部董事、总会计师朱建军认为,该书既以通俗语言解析生成式AI原理,又通过多个主流AI系统的实际案例,展示了AI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效能与潜力。集团将加强与AI技术领域专家、人文社科领域学者的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兼具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优质出版物,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助力人文社科领域高质量发展。
本书作者代表肖文军介绍了本书核心创新点:首次构建人文社科领域AI提示词“四维分类法”与“六要素编写法”,提出“构建人文社会科学AI使用生态圈”理念。肖文军提出,AI的本质是“扩展人类智能”,而非取代人类思考,书中通过文学创作、学术写作等场景的实测案例,验证了“人机协作”的实践路径,并呼吁学界共同推动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深度融合。
与会专家围绕“AI赋能的挑战与治理”展开研讨。有专家提出,需警惕算法偏见与数据伦理问题,建议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也有学者认为,AI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个性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应加强国际合作与本土实践结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