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设立6周年之际,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南宁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商务厅、南宁海关、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南宁、钦州港、崇左片区管委会分别介绍6周年建设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6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始终秉持“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闯新路、为广西谋发展”宗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为国家试制度方面,先后形成6批共21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区范围内复制推广。在为改革闯新路方面,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并创新了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改革,实现了“零接触、秒通关”,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开放水平。在为广西谋发展方面,围绕数字经济、石化化工等6条跨境产业链,引进雅宝、华谊、中石油等中外知名企业,打造出了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
2025年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金融惠企为民成效显著,在跨境贸易结算方面,外汇管理便利化领域、普惠金融服务领城里多项指标实现突破。截至2025年7月末,广西自贸试验区跨境收支规模达282亿美元,其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823亿元。
南宁片区在自贸提升战略和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创新实施了全国首个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模式,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钦州港片区立足向海图强,以实干创新推动临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面向东盟高水平开放,正加速成为广西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崇左片区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为核心,实施“提前审结、卡口验放”、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等改革,沿边开放成果同样亮眼。
当前,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迈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将着力实施四大战略行动:一是强化顶层牵引,全面贯彻国家提升战略,通过“五自由一便利”体系构建,促进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攻坚制度型开放,聚焦市场主体堵点,在数字经济、跨境金融等领域推出突破性改革,以制度创新破除跨境要素流动壁垒;三是构建东盟跨境产业链,依托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推动数据经贸、特色农产品、石化、新能源汽车等6大产业链与东盟深度协作,同步推进规则标准对接,围绕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尹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