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界笔谈
高等教育领域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结点,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孕育摇篮,也是其重要应用载体。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进程中,AI(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与AI要共同契合经济发展。借助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在强化AI技术深度研究方面,相关高等院校设立研究院、开发院等机构,组织教师、学生开展AI在广西主要特色产业的嵌入式应用。强化AI辐射东盟的应用研究必不可少,广西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针对东盟地区需求共同开展AI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开发,解决东盟国家在农业、海洋、医疗、贸易、物流、旅游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强化AI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广西高校联合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等成立产业联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共同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以AI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要推动教学模式变革,促使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互动式教学转变。如教师借助AI工具,实时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与指导;AI技术可以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海量资源,融入日常学习,极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参与度、灵活性与针对性。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聚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协作以及AI相关技术应用等能力,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通过AI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共享,如慕课、虚拟实验室等,让更多学生能够享用高水平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社会用人需求、学生专业学习诉求、课程选择倾向等,为高校专业设置、学制优化、课程课时安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合理规划与管理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丰富AI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场景。创新智能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可协助教师完成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生评价等教学环节。例如,利用智能备课工具自动生成新颖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以及相关教学资源推荐;智能批改作业系统极大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可视化报告,帮助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利用AI、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创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验环境,达到节省实验成本、避免实验安全风险等目的。开发智能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为教师绩效考核与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借助智能排课系统,依据资源情况自动生成合理课程安排等。
AI赋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进路多样。高校应结合自身定位与发展目标,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系统融入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与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与基本素养。一要加强师资培训,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来”,鼓励教师“走出去”,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与教学水平;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为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二要加大科研投入,可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支持,改善科研条件,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购买算力资源。整合校内计算机科学、数学、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组建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围绕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高等院校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广西高等院校应积极主动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挑战,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加快培育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作者:陈熙,单位系广西职业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