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9日至12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40余名师生,到东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把界碑当“教材”,把派出所当“课堂”,把侨批馆当“博物馆”,完成了一次关于国家安全、工匠精神和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接力。
实践团在界碑前打卡
青春与山河的双向奔赴
清晨,雨后的东兴边境派出所营区,当教导员刘清松讲到“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荣誉墙时,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2024级研究生覃柳洁把镜头对准了墙上那张泛黄的黑白合影:“原来,‘枫桥经验’不是文件里的名词,而是一代代戍边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夏士岚,轻描1369号界碑上鲜红的“中国”二字,开讲《从国门到国魂:戍边精神大思政课》:“同学们,把名字写在祖国大地上,比写在任何简历上都厚重。”
夏老师在界碑前开讲
夏士岚老师在界碑前开讲微党课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顺着砂石巡逻道,实践团抵达1364号界碑,合唱《歌唱祖国》。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梦娟老师在1369号界碑前铿锵开讲《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什么是爱国?是把界碑擦得锃亮,是把国旗举过头顶,更是把‘强国有我’写进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刘梦娟老师给1364号界碑描红
生命通道上绽放的友谊之花
11:00,烈日直射,北仑河泛起银光。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唐子涵站在东兴国门口岸旁的1369号界碑前,开讲《1369号界碑旁的生命直通车》:“今天的我们,既要守护国土,也要架起友谊之桥。通过‘1369生命直通车’,移民管理警察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让行,全天候响应和抢救中越危急重病患者,8年来共救助680多名中外患者,赢得一片好评!”
唐子涵在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开讲微党课
侨批馆里的百年家国
在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把社区70年发展史浓缩成一句“街委会—居委会—幸福家园”。在国民大讲堂,师生们静静聆听夏士岚老师讲述钟竹筠的故事。
移步东兴侨批馆,东兴侨批文化协会林惠江会长递上一封1938年的侨批复印件。信笺泛黄,墨迹却清晰:“国若不存,家将焉附?”短短八字,让工商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秦博轩红了眼眶:“原来,爱国可以是一封家书,也可以是一笔汇款。”
实践团在国民大讲堂听课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刘梦娟 夏士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