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技特派员开展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右江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第一时间吹响春耕生产工作“集结号”,通过开展农业人才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不负春光,为全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控制柑橘木虱的数量是防治黄龙病的关键。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药剂进行喷洒,特别是在新梢抽发1厘米以内时进行连续2-3次的喷施,间隔5至7天。”科技特派员卢桂仙耐心地给大楞乡巴平村的种植大户们传授春季柑橘黄龙病的防治知识。
入春以来,右江区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传帮带”作用,以“1名科技特派员+1名土专家”“1名科技特派员+N名本土专家”的模式,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搭建“田间课堂”,针对柑橘、玉米、甘蔗、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知识开展相关培训5次,培训青年农民、致富能手、产业发展带头人86名,通过“实训+技能传授”,不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为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科技特派员开展冬种油菜技术指导。右江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根据今年春耕生产特点,右江区以“农户点单,专家接单,组织派单”的形式,派出15名科技特派员针对不同乡镇、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为春耕生产“把脉开方”,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为农民有效解决田间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共21个,惠及群众368人。
“以前我们以为种玉米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多是靠经验、靠自己摸索,有了专家的系统性指导,去年我们家的玉米的病虫害少了很多,产量也蹭蹭往上涨。”阳圩镇平圩村的种植户赵青细高兴地说。今年,赵青细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采用了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玉米种植,做到早发现,早防控,玉米亩产从450斤提高到了550斤。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项目合作’,引导、支持科技特派员与本地农技人员、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右江区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黄婕、农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