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黄金华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积极联合广西畜牧产业科技先锋队、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隆安科技特派团成员开展科技下乡服务,通过技术培训、科研攻关、现场示范指导、可视化远程指导等科技服务活动,致力培养“三农”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下乡传薪火,人才培育助振兴
工作室深耕服务一线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三农”人才。2024年,工作室先后开展了9场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491人次。
2024年5月,工作室带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党员到隆安县南圩镇望朝村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服务,进行科学养牛技术培训,给村民们传经送宝,鼓励村民们树立科学养殖理念,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带领学生党员实地考察乡村畜牧产业发展状况,历练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党员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党员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2024年5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服务培训现场
2025年1月,工作室带领师生科技团队先后到隆安县南圩镇兴隆村、隆安县丁当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开展《架子牛育肥技术》《牛口蹄疫防控技术》《提高母牛繁育率技术》《牛结节病防治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激励村民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和动力。
在隆安县南圩镇兴隆村培训现场
在隆安县丁当镇培训现场
2024年11月,工作室团队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开展巴马乡村振兴科技人才实践基地培训6场,从畜禽生态养殖到绿色食品的加工、包装与贮运等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肉禽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香猪养殖、疾病防治与加工技术》《绿色食品的加工、包装与贮运》等主题的培训。工作室先后共培训巴马乡村振兴科技人才333人次,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巴马瑶族自治县培训现场
产教融合促发展,校企合作育新才
工作室通过加强与服务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培养“三农”人才。工作室团队分别与广西惠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马山惠兴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地方鸡的提纯复壮和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研究,共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工作室也先后带领师生科技团队与隆安县广西金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同富家庭农场合作,开展采用发酵牧草、发酵桑叶、添加硒元素、中草药饲养雏鹅的技术攻关研究,为提高雏鹅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提供技术支持。
雏鹅养殖试验现场
现场示范授真知,远程指导解难题
工作室通过深入现场考察、示范指导或远程指导,培养“三农”人才。工作室团队先后多次深入奶牛养殖场、肉牛养殖场、山羊养殖场、肉鸡蛋鸡养殖场、生猪养殖场、肉鹅养殖场考察,推广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并赠送比利时蓝牛冻精、饲料添加剂、舔砖、猪专用复合益生菌等科技示范物资,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示范指导,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工作室团队在石埠乳业奶牛饲料种植基地考察指导
科研攻关结硕果,创新驱动谱新篇
2024年,工作室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工作室申请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团队成员晋升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4人,获中级以上“双师型”教师称号9人,其中1人为高级“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誉11项。工作室是唯一成功入选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高校单位工作室。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通讯员 彭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