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立足服务广西和东盟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以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出发点,主动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专业,对高水平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三对接,五共同”专业集群建设模式。
产教融合组群
对广西数字产业链结构进行谱系研究,该院抓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三个关键技术节点,列明每个关键节点岗位和技术清单,厘清“产业-岗位-技术-专业”集群关系,构建“对接产业集群,对接岗位集群和对接技术集群”的“三对接”组群逻辑,主动布局支持广西数字产业及其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发展的物联网、移动通信、信息安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组建以软件技术国家示范重点专业为核心的软件技术专业群,获教育部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获自治区教育厅认定示范特色专业1个。
图1 “三对接”组群逻辑图
图2 专业群建设发展历程图
图3 高水平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模式图
校企合作建群
该院整合校企优质资源,聚焦专业群内涵建设要素,实施“五共同”的建设举措,高质量提升专业群内涵。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纵向设置通用模块、共享模块、分立模块、认证模块和拓展模块,贯通素质、知识和技能,横向设置产业链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实践项目,融通岗位、认证、竞赛。
校企共同探索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路径,形成“五共同”建设范式。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平台3个,国家和省部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规划教材9本,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获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获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和技术能手等荣誉51人次。学生通过华为专家级认证72人,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115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2项。软件技术专业通过UK NARIC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达到了英国资历框架(RQF)和欧洲资历框架(EQF)5级水平,是广西第一个通过UK认证的信息技术类专业。
图4 “五共同”建群举措图
图5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图
创新专业群建设机制
外联,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数字人才,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模式和组织机制。依托南宁市产业园区,联合龙头企业打造职教集团,形成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共生共荣生态系统。
内合,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品牌,将外部产业需求转化为专业内部人才供给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协同创新中心、ICT产业学院等平台协同推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就业,开展创新工作室项目实践、精英班、认证班、鲲鹏班等特色教学改革,集群化、个性化培养数字产业链上、中、下游技能人才。
在校内,学生群体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培养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通过华为专家级认证72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奖363项,年均就业率95%以上,对口率达到84%。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师资团队113人,博士7人,高级职称54人,师生共服务企业一百多家,技术服务159项,经济效益4512万元,软件著作权和专利302项。
在校外,承办技能竞赛14项,担任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赛、区赛等赛项裁判44人次,受邀到澳门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指导4次。教学资源库推广应用到779所学校,覆盖师生10余万人。软件技术专业通过UK NARIC国际专业标准认证5级,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标准3项,国际技术标准1项。获金砖国家比赛机器学习赛项技术标准副组长单位,获老挝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标准制定队长单位。成果辐射到非洲及东盟,向东盟国家推广3个专业教学标准与13门课程标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瑾雯 南职大人工智能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