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医疗护理员(即俗称的“护工”)做得比我们这些亲属还细致。”病人家属蒙延远谈起医疗护理员的服务不禁竖起大拇指,感叹他们技术很好,大小便处理及时且能代替不能常陪在身边的亲属提供暖心交流。
当老龄化社会遭遇独生子女家庭,一旦家中老人病倒入院,全家上下便忙得团团转。因此,对规范、专业的医疗护理员的需求愈发迫切。
2024年以来,广西聚焦破解“一老一小”民生难题,从技能培训、运行机制、规范管理等方面发力,实施医疗护理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全面推行医疗护理员队伍改革,有效破解护理难、护理贵的社会痛点、民生堵点、家庭难点,着力打造医疗护理改革创新“广西样板”。
“通过专业的培训,我现在是五星级护理员了。”在江滨医院,广西陪陪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医疗护理员刘德友告诉记者,他已做护理12年了,在没有专业公司培训前,技术不够且收入不稳定,现在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患者和家属纷纷认可他的服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规范的服务源于专业的培训,各级人社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制定培训机构技术评估标准、培训和评价规范。一是培训考核精准化,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安排1500万元,编制标准教材,建立师资专家库,以试点项目为依托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实施规模化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职业能力考核,以精准考核提升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区已有3143名医疗护理员通过集中鉴定持证上岗,较改革前的917人增加2226人。二是专科培训常态化,综合考虑康复科、老年病科、中西医科等科室患者长期卧床、基础疾病多、自理能力弱等因素,引导医疗机构组织专家每月对医疗护理员开展1—2次专科培训。制作医疗护理员线上培训示范课程35节,通过培训机构、陪护服务机构等进行免费推广。三是人才发展职业化,对标《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对一线持证人员结合星级评定提高薪酬待遇、落实职务晋升等,拓宽护理员职业发展渠道,激励引导护理员提升技能水平。截至2024年12月底,有333名经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获得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了薪酬待遇,体现技能水平含金量。
为促进医疗护理行业健康发展,广西推行协议规范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陪护服务机构三方权利义务。创新星级评定机制,指导与15家试点医疗机构合作的5家陪护服务机构制定1星至5星的星级评定薪资标准,对医疗护理员工作推荐、服务报酬、绩效奖惩等进行分级管理,强化正向激励。搭建对接服务平台。以广西“数智人社”信息系统为依托,探索开发医疗护理员信息服务系统,打通医疗机构、陪护服务机构数据共享壁垒,加强用工、服务、收入、保障等监管和数据治理,推动医疗护理员供需精准对接。
截至2024年12月底,广西15家试点医疗机构均引入第三方陪护服务机构,将3527名医疗护理员纳入机构规范管理,有3476人持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较试点前分别增长111%、264%,医疗护理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管理和收费更加规范,患者住院对护理满意度提高97%。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