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梧州:文旅深度融合 勾勒“诗和远方”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梧州:文旅深度融合 勾勒“诗和远方”

来源:广西日报2024-12-16 11:20

  梁乾胜 钱泳君

  核心阅读

  11月12日—14日,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梧州市举行,这是加快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展现梧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形象、新成效的重大机遇,做大做强梧州文化旅游正当时。

  近年来,国家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为梧州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桂粤两省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文化旅游合作。梧州市借助承办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之机,结合梧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特色资源,高标准、高水平地策划了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有力推动梧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共融发展。

  1 共融共促 深化合作基础

  聆听悠扬山歌与声声粤韵、观赏梧州醒狮跳竹竿舞、感受表演花式跳绳的少年传递活力……今年“广西三月三”假期,梧州在苍海公园举办2024年“‘梧’现精彩畅游三月三”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肇庆市文艺工作者及文旅行业代表参加,体验“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

  一声“我哋来梧州上春山咯!”响起,梧州市与肇庆市的青年演员们联袂上演粤语版《上春山》快闪大合唱,直接将现场的欢乐氛围拉满。两地文艺工作者以歌会友、以歌待客、以歌传情,唱响了梧州、肇庆山水相连的浓浓兄弟情。

  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相邻相通,不仅山水相连、文化交融,更在语言上无障碍交流。近年来,梧州市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平台共建、文化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入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以岭南文化为桥梁推动区域间的深度互动,使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

  梧州市以非遗为媒介,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促进文化融合。近年来,梧州粤剧团在澳门、广东等地开展多场演出,年均超过50场,观众超过8万人次。同时,梧州每年邀请粤港澳地区的粤剧院团、狮队及其他非遗项目来到本地,推动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坚持“走出去”,加强展示与交流。梧州市重点打造狮舞、粤剧、龙母信俗等非遗项目,使之成为梧州与粤港澳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对接窗口;鼓励和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赴粤港澳地区展示学习。通过学习粤港澳地区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增进当地群众对梧州非遗的了解。多年来,梧州粤剧团频繁到澳门和广东等大湾区城市演出,成为梧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亮眼文化名片。

  主动“请进来”,推动交融互鉴。梧州市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广西(梧州)粤剧节、两广粤曲邀请赛、藤县世界狮王争霸赛、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邀请粤港澳地区的粤剧院团、舞狮队及其他非遗项目来梧参与交流。与此同时,梧州市聘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为梧州粤剧团名誉团长,并邀请他参演梧州本土粤剧《抉择》。该剧荣获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剧展桂花金奖,在第八届羊城粤剧节、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展演并获得优秀剧目奖项。

  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相互促进下,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文化交融不断深化,非遗项目成为两地文化共融发展的纽带,为梧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共融共享 拓展客源市场

  国庆假期,来自广东的游客涌入梧州,整个城市充满了热闹的节日气氛。六堡茶园里,游客们漫步茶山,品尝地道的六堡茶,感受茶乡的浓郁风情;骑楼城中,人们穿梭在古老的街巷,欣赏岭南建筑的独特韵味,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笑脸……梧州的自然与人文之美,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留下美好回忆。

  政策互惠,区域联动共推。近年来,梧州市先后与茂名、肇庆、云浮等市实行两市市民互游互通A级旅游景区优惠措施,即两市市民凭居民身份证进入两市互游互通A级旅游景区可享受同等优惠,深化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依托岭南城市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发展联盟,梧州构建跨省精品旅游路线,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实现品牌共建、市场共享、客源互送,通过“畅游梧州”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梧州市突出讲好梧州文旅故事,通过积极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游客互送奖励政策,进一步开拓“近省游”“周边游”市场。深入开展“两广人游梧州”活动,组织联盟城市的游客通过动车、旅游大巴、自驾车等方式到梧州旅游,促进联盟城市间客源互送。梧州旅游集散中心获评二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抓住机遇,文旅招商共聚。梧州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通过外出推介、考察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梧州资源禀赋、文旅产业优势及重点项目,整合文旅资源开展靶向招商,积极吸引“湾企入梧”投资兴业。2023年,组织梧州市代表团赴广东省深圳市参加2023年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体育产业链(深圳)招商大会,现场路演推介长洲区“金桂富万家”农耕文明乐园项目,促成了骑楼城城市更新——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六堡小镇项目签约。另外,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二届肇庆产业峰会,现场路演招商民宿项目,推介梧州市优质民宿资源,促成中化学公司等多家企业与该市文旅项目建设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意向投资协议金额51亿元。其中骑楼城项目完成签约,单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宣传推介,市场客源共拓。梧州市积极以“广西三月三”、广西西江生态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推介活动为契机,组织该市产投集团、文旅投公司等文旅企业多次赴广东城市宣传推介梧州市重点文旅项目、旅游精品线路、文创产品及非遗美食,积极“引客入梧”,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客源地市场。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梧州市共接待游客36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26%,实现旅游消费26.17亿元,同比增长19.12%。其中,共接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游客51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消费4.25亿元,同比增长32.1%。

  3 共融共建 创新产品供给

  每到周末,在苍梧县六堡镇,各种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品味到六堡茶文化,领略茶乡魅力。

  “创新产品供给,打造文旅新场景,进一步推动梧州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康养目的地。”梧州市文广体旅局负责人说。

  以“节”促“流”,打造四季旅游热点。今年以来,梧州市积极开发了“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新业态,以节假日为抓手,加快推动茶文旅融合,打响茶文旅品牌。如今,茶园中采茶、制茶的体验之旅已成为一条茶旅融合的“自由行”旅游路线,迷人的景色和参与感强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梧州还依托梧州体育训练基地打造“户外活动+休闲旅游”融合新模式,培育文体旅消费新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接待游客4.1万人次,实现体育旅游收入232万元。

  以“创”增“品”,丰富沉浸文旅体验。依托资源优势,聚焦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旅游体验,开发更多文旅新业态,塑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品牌。构建“非遗+节庆”“非遗+旅游”等新模式,创新推出3条非遗主题游、红色研学游等旅游路线。以六堡茶为主题开发的2条旅游线路入选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以岭南风情、藤县狮舞、休闲乡村等为主题开发的4条旅游线路入选自治区级旅游精品线路。

  以“融”兴“业”,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有效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等3个村、镇成功入选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梧州本草花蜜基地获评2023年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获评2023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探索“六堡茶+”发展新模式,获评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发挥区域优势,推动跨省合作共赢。梧州市以区域合作为契机,策划推出两条桂东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游览观摩线路,并推动粤桂跨省(区)联合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目前,梧州市以承办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内外联动,串珠成链,聚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策划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观摩线路,打造粤桂联动旅游经济带,推动梧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西南地区旅游集散的“首站”。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