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桂马合作互惠互利

来源:2024-12-05 13:54

  东盟时评

  王许兵 周 博

  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今年6月,中马双方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并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马合作迈入“快车道”的背景下,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马来西亚的合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是深化水果类贸易合作。按照中马双方签署的相关文件规定,从2024年开始,马来西亚的榴莲种植者可以直接向中国出口新鲜榴莲。这为广西深化与马来西亚水果类贸易合作提供新契机。广西应充分利用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上的邻近优势,以及双方水果品类极为丰富且高度互补的有利条件,依托正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等重要贸易平台,进一步拓展与马来西亚水果类贸易合作。应加强与马来西亚合作对接,力争将广西打造成为马来西亚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包括广西水果在内的中国水果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集散枢纽,同时积极打造双方海陆联运的冷链物流网络。

  二是深化跨境产业投资合作。此次《联合声明》明确提出“双方将继续密切合作,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和‘两国双园’等重点项目”。广西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两国双园”引领作用,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为重要牵引平台,把握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在双方各自具有优势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加大跨境产业投资合作,共创跨境产业合作新模式。同时,广西应充分利用RCEP相关投资政策,加大在马来西亚招商宣介力度,特别是鼓励马来西亚华人来桂投资兴业,进一步完善投资便利化举措,保护好外资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跨境旅游领域合作。中马免签政策延长为广西和马来西亚深化跨境旅游合作带来机遇,双方应营造深化旅游领域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广西可适当加大在马来西亚的旅游宣介力度,定制化推出面向马来西亚的旅游精品线路,可结合AI、虚拟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推动双方数字文旅合作。在航空运输方面,广西在增开马来西亚城市航线,加大航班密度方面可以扩大合作,进一步促进旅游领域交通便利化,同时广西可在马来西亚游客入境和游玩便利化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力争将广西打造成为马来西亚旅客游中国的重要集散地和承载地。

  四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此次《联合声明》明确提到要增进人文交流。广西应大力开展面向马来西亚的文化、青年等领域的主场交流活动。如与马来西亚加强举办文化艺术、影视、动漫等展览的合作;以友城交流为纽带,进一步增进地方人文交流。又如,加大与马来西亚教育交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联合科研、数字教育等合作,加强双方高校智库交流,推动开展师生互访,在联合人才培养方面增进合作,进一步增加马来西亚学生来桂留学名额和持续优化相关留学优惠政策。

  (作者王许兵系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东盟所助理研究员,周博系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东盟所副研究员)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