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6日,广西医疗保障践行“民呼我为” 办实事解民忧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办。自治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庞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2023年以来自治区医保局坚持以“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贵不贵”作为医保工作的出发点,深入践行“民呼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呼”的问题清单转化成“我为”的责任清单、实事清单、民生清单,确保“民呼”更便捷、“我为”更高效,让医保惠民便民暖民。
广西聚焦全民参保、特殊群体和边境居民参保补助等3类群体实施3项参保政策,群众参保和补助政策更加精准。实施参保扩面缴费60天攻坚行动,完成国家目标任务的98.98%。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由政府代缴差额部分足额到账率达99.99%。联合自治区财政、发改部门出台全区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全额补助政策,惠及149万边境城乡居民,进一步增强边民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西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妇女生育待遇保障更加贴心。从参保范围、基金征缴、生育报销待遇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将门诊产前检查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延长了生育津贴支付期限,参保女职工生三孩最高可享受158天生育津贴。将分娩镇痛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加紧研究将9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项目纳入医保,让“怀不上”“生不起”成为过去式,提高老百姓的生育意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广西实施“五免五减”医保为民微改革、医保经办服务“10项微改革”、“十百千万工程”等3项医保便民政策措施,提升医保经办服务便利度。医保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万工程”面向全区15个统筹区、111个县(区、市)、1260个乡镇(街道)、1.6万个村(社区),下达资金1.25亿元,用于强化基础建设、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内容,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促进医保经办服务均衡化、可及化、优质化。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提高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办结率;推广医保码应用、移动支付等便捷化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广西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更加有效。截止2023年8月底,已有包括抗肿瘤、治疗高血压等493个常用药品和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24类医用耗材集采结果落地执行,平均降价49.42%,实际减少我区群众就医负担超130亿元;其中,今年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使单颗常规种植牙费用从1—1.5万元降至5500元左右,平均降幅超50%;拨付集采结余留用资金用于支持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动态调整《广西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年版)》。将高血压、糖尿病、肾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等38个病种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范围,进一步减轻我区690万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就医负担。
广西强化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老百姓“看病钱”“救命钱”更加安全。认真开展飞行检查,联合检察院、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启动应用智能监控子系统。1-8月,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2万家,查处3805家,暂停及解除医保协议192家,行政处罚25家,累计追回医保资金2.68亿元。
(通讯员 蔡文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