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9-29 09:50

  近日,“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荟萃了8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127件文物,集中展示中华文明近两千年来佛教造像艺术交流互鉴与民族融合的文明成果与艺术魅力。

  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分为“铸金呈像——金耀千年”“琢石为像——石承千年”“镌壁为像——壁立千年”三大部分,主要展示历代金铜佛教造像、重要窖藏与遗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三大类,实现了五处重要佛教遗存和四大石窟文物同台展出,其展品涉及地域之广、精品文物数量之多,引发文博爱好者广泛关注。

  铸金呈像,演绎千年流变

  步入展厅,第一单元展出的首件文物是一尊东汉时期单立佛像,它高仅10厘米,出土于陕西咸阳成任墓地,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单体金铜佛像,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这也是该件文物首次走出陕西外展。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展柜里展出了的一件十六国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异于寻常的是,其上方立圆形伞盖,身下安四足坐床,衣缘和坐床上均刻波浪纹。策展人员介绍,如此复杂造型的十六国金铜造像目前国内仅见两例,另一例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市北宋村。

  该部分展览的佛像大多采用铜铸造、表面鎏金,这种鎏金铜佛造像是佛教雕塑艺术的一大类别,最早有记载的史料见于《三国志》,开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技术成熟、数量增多。

  到了唐代,金铜造像在盛世崇佛的影响下数量剧增,造像技术登峰造极。展出的一件“一佛二菩萨像”出土自庆阳市镇原县,中间主佛莲瓣形头光由镂空式三重火焰纹组成,头光顶端有一向下飞翔而来的飞天;左右二菩萨体态婀娜,着紧身长裙,腰间束带,裙腰外翻。这是一组盛唐时期分铸组合式金铜佛像,造型生动传神,工艺精巧纯熟,体现了盛唐时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

  元明清时期,中国金铜佛像呈现汉藏融合与唐风宋韵并存的新风格。展出的一件“千叶宝莲佛铜佛”现收藏于庆阳市合水县博物馆,佛像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莲座系双层仰覆莲瓣造型,上铸有千余座坐佛。更具价值的是,底座铭文“醴泉县金火匠强君魁强登所明天启七年二月(1627年)造”清晰可见,明确标注了铸造匠人姓名和落成时间。

  琢石为像,尽展百花齐放

  第二单元的展览集中展示了河北邺城北吴庄、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以及甘肃泾川龙兴寺、河南洛阳永宁寺等多处遗址的考古发现,主要以石刻造像为主。

  河北邺城曾为曹魏等六朝国都,北齐时期寺庙众多。2012年在此发现窖藏文物,一次性出土造像2895件(块),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出土造像以汉白玉为主,雕刻精致,纪年发愿文丰富,为研究艺术与融合交流提供历史信息。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本次展出的弄女造弥勒像、双思维菩萨像两件文物,都是“龙树背龛”式的典型代表,这种造像是以菩提树作为背屏,用镂孔透雕的技术,雕刻出龙缠绕在树干上的效果,这种造像风格集中出现在邺城,被称为“邺城模式”。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这次我们带来一件背屏式三尊像和两件单体佛像,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典型代表。”青州市博物馆馆长曾磊介绍,青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南北政权交汇点,龙兴寺遗址在1996年曾出土600余尊佛教造像,以圆雕著称,融合南北和中西艺术。特别是雕像上轻薄叠褶服饰的造型,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青州模式”。

  甘肃泾川是佛教东传中原的要冲,有众多佛教遗迹,曾因在大云寺遗址出土五重舍利套函而闻名。2012年,在大云寺东侧的龙兴寺遗址发现两处造像窖藏,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文物287件,并在佛像窖藏旁龙兴寺地宫再次出土了佛牙、佛骨和诸佛舍利两千余粒,此次发掘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考古发现”。

  本次泾川龙兴寺遗址展出的彩绘石佛立像、彩绘石造像碑、彩绘观音菩萨立像和彩绘佛头像年代,涵盖北周、隋、唐等时期,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造像的发展序列,展现了佛教本土化、汉化的进程。

  镌壁成像,亮东方哲学与智慧

  第三部分展览则集中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造像技术。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包罗万象的敦煌莫高窟,集中展示了各种彩塑菩萨像以及老一辈艺术家临摹的经典壁画作品。洛阳龙门石窟集中展示了石质的佛像、菩萨像、迦叶像,其中2001年自海外回归祖国的“看经寺浮雕罗汉像”格外引人关注,它拉开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回归的序幕。

揽佛像千年流韵,展人间万千气象,“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开展

  云冈石窟把最具代表性的第20窟“搬到”展览现场。“这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是云冈的名片,这次我们将3D打印的整窟带到展览现场,它刚结束在台湾的展出,能跟其它几大洞窟精品文物同台展出,机会难得。”云岗研究院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说。

  无独有偶。麦积山石窟也将经典的第44窟带到展览现场。这是麦积山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特级洞窟之一,据称是以西魏皇后乙弗氏为原型创作,因其面部慈祥平和的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成为麦积山石窟的代表形象。这也是借助数字打印技术和艺术创作,打造的复制洞窟。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冯学斌说,这次展览是对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一次全面梳理,从东汉到清代,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作品,也是时间跨度最长、时间序列极为完整的一次展览。

  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这次展览得到了全国20多家文博单位的鼎力支持,近半为一级文物,集中展示了佛教造像中蕴藏的东方哲学与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也是让‘东方微笑’再续千年的一次成功实践。”甘肃省文物局局长仇健在观看展览后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杰 王冰雅)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