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富平 赵亚萍
位于渭源县庆坪镇的关山根村,正迎来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华丽蜕变。白天,百日菊与格桑花沿国道绵延成彩色地毯,绯红、粉白、淡紫的花朵与红叶李的紫红叶片交织成“生态画廊”;夜晚,太阳能路灯如璀璨星河点亮归途,暖黄灯光下,村民漫步花海,笑语盈盈,成为渭源县的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关山根村的蝶变正是全县以示范村建设引领全域蝶变的生动实践。
沿着310国道而下,路旁精心打造的微景观错落有致,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一抹抹温馨的色彩。过路行人时而驻足观赏、时而拍照打卡,纷纷被眼前精美的花海“治愈”。
这片“网红花海”并非凭空而来,渭源县庆坪镇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园”的巧思,将关山根村国道旁闲置空地、废弃宅基地改造为景观带,种下百日菊、格桑花等易活易管的花卉,还搭配红叶李、冬青等绿植打造层次分明的“立体景观”,既美化了310国道“颜值”,更提升了乡村的“气质”。
“以前晚上走路,黑灯瞎火的得打手电筒,现在路灯亮堂堂的,晚上回家都不怕了!”村民王阿姨的话,道出了“光明工程”带来的安全感。这抹“暖光”背后,是关山根村聚焦“生态宜居、风貌提升”的民生投入。自2025年示范村提升项目启动以来,该村同步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有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村民自治,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厚实。
关山根村的蝶变,是渭源县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渭源县将“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一片两带”规划布局,坚持全局谋划、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内外兼修,在乡村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不断美环境、兴产业、育新风,一个个示范村如珍珠般串联成链。
2025年,渭源县投资4900万元,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个,改造提升发展类村庄1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4个。与此同时,全面启动“和美乡村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全域推进“垃圾革命”,通过配备智能垃圾桶、建设垃圾转运站、组建专业保洁队伍,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全链条垃圾治理体系,让乡村环境从“一时美”迈向“长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