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科技支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旨在重申并强化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主持年会开幕式。王冰雅摄
目前,从本体保护到综合保护,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从数字化技术到新材料应用,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文化遗产保护各个环节,为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保护提供了强大支撑。
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近500名专家学者参加年会,共同交流文物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
本次会议共设有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主会场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为与会者提供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五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可移动文物分析检测与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新材料与新技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创新”“不可移动文物勘察与评估”以及“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等核心议题,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通过论文征集、专家评审等方式,选拔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重心亟需从传统的重点保护模式,向全面覆盖、系统规划、整体协调的新模式转变,并且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在致辞时说。
学者作大会报告。王冰雅摄
本次大会共收到230篇论文投稿,共计86位学者在会上作口头报告,大会还设有25位学者的海报展示环节。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唯一由中国科协管理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在过去的23年间,该协会以平均每两年一次的频率成功举办了11次学术年会,已经成为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交流学术心得、展示学术成果、探讨学科发展的重要舞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冰雅、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