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今秋,中小学将新添劳动课 甘肃兰州家长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今秋,中小学将新添劳动课 甘肃兰州家长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来源:兰州晚报2022-05-18 13:26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后,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教室里学煮饭,做菜,修理家电……学校将充满“烟火气”,劳动课立刻引发了社会热议。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家长群里,关于孩子该不该参与劳动的讨论同样热烈。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劳动课早已进入我市小学课堂。

今秋,中小学将新添劳动课 甘肃兰州家长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伏龙坪小学的孩子学习做木工

今秋,中小学将新添劳动课 甘肃兰州家长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剪芹菜

  1

  家长感叹“劳动课太有必要了”

  “小学里加入劳动课真是太好了!”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说。这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生活能力太差了。她在孩子初二时曾经开过一次家长会,老师讲的一个事例让她印象深刻。当时班里要做文化角,需要组装一个小木架,班上五六个男生忙了半天,拧不上螺丝。同样,她的女儿生日时,曾邀请了几个要好的女生一起过,几个孩子都不会用打火机,生日蜡烛都没法点。而她了解到,班上的多数学生都没有用过燃气灶,烹饪技能也只是用电锅煮个方便面而已。

  这样的孩子其实挺多。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班上80%的孩子都没有干过家务,而那些20%做过家务的孩子,也只是能自己整理书包,吃完饭能把碗泡到洗碗池里。

  “劳动课太有必要了!”七里河区一位姓周的妈妈说,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一方面是考虑到安全,另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但是,缺失了劳动教育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干活了,在学校里还能打扫卫生,在家里连扫帚都不愿意碰。

  2

  劳动课已进入我市小学课堂

  家长在肯定劳动进课堂的时候,也提出质疑,劳动能在课堂上学会吗?采访时,记者在城关区伏龙坪小学找到了答案。

  会炒菜、会编织、会做木工、会骑小独轮车,伏龙坪小学的学生个个都是有绝活的孩子,而这些都是一门叫劳动的课程带给他们的技能。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伏龙坪小学于2019年开设了劳动课,孩子们在学校的菜地和大棚里育苗、观察、种植、收获,知道了粮食与蔬菜“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修理自己的独轮车,获得了机械结构的知识;他们观察学校里养殖的兔子、羊驼、孔雀,写出的观察日记细腻动人;热爱麦秆编织的学生还能编出质朴的小筐子、蝈蝈笼子和草帽;热爱古建筑的学生,会用传统的工具做榫卯结构的小凳子……

  开设劳动课就是孩子们给学校的“意外”。伏龙坪小学校长王祥说,2018年伏龙坪小学开设了特色体育项目独轮车,在训练当中,常有车轮损坏的情况,学校尝试着让孩子们修理自己的小车。出乎意料的是,几次之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会修理了。独轮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学校原来的劳动实践课是种植课,由于地方小,学生参与度不高。后来菜地规模扩大,更多的学生走进了种植课。看到孩子们从种植、维修及点点滴滴的劳动中体会到的喜悦,由种植升级的劳动课于2019年正式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记者在学校的食育课堂上看到,十多个高年级的男生与女生分成几组,和面、揉面、擀面、拉面、揪面,再配上另一组学生刚炒出的鱼香肉丝,一顿简餐完成。一名六年级的男生说,学习做饭之后,他觉得妈妈原来挺幸苦。

  3

  劳动将成为家校共育内容

  劳动课仅需要在学校进行吗?记者从刚公布的《七里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中看到,“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方案》明确了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于家长不能袖手旁观,劳动课不仅由老师课堂执教,还需要家长课后“辅导”。(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 文/图)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