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粤港澳全运会)从消费升温到要素高效流动 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升级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粤港澳全运会)从消费升温到要素高效流动 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升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11-19 20:36

  中新社广州11月19日电 题:从消费升温到要素高效流动 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升级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正在粤港澳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让赛事经济的区域带动价值提前显现。目前,十五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已达18.4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18日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五运会对粤港澳的带动作用远超短期消费增长,更在要素流动、业态融合、城市升级三个维度实现深度赋能。

  十五运会开始以来,全国体育热潮持续升温。从粤港澳三地跨区域协同办赛的生动实践,到全国各地全民健身热情的全面迸发,与赛事相关的消费场景持续扩容,凝聚成强劲的体育经济动能。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11月9日至15日,广州、深圳接待游客总量达1804.9万人次,日均257.8万人次,环比上涨17.3%,同比增长14.5%;旅游类消费金额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15.33%、24.48%,充分展现了赛事对旅游消费的强劲拉动。

  在业态融合方面,广东以“首发经济”打造特许商品和体旅展销会,香港制定十年体育设施发展蓝图,澳门通过社区化运营实现赛事与商业联动,三地形成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城市功能升级方面,广州改造现有场馆提升国际赛事承接能力,香港启德体育园建成多元化综合园区,澳门90%场馆完成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实现碳排放降低30%,这些设施赛后将成为服务市民的公共空间,带动周边形成新的城市活力区。

  杨雪鸫表示,为保障赛事举办,粤港澳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探索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在体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务实举措,极大提升了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效率。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赛事经济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国际高水平赛事的集群效应到群众性赛事的流量密码,各类体育赛事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上海、北京等地的赛事集群效应尤为凸显。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吸引约25万人次观赛,上海市外及境外观众带动住宿餐饮等消费;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入园36万人次、同比增20%,外地观众超18万人次,门票及综合消费、特许商品销售额均实现大幅增长。

  “这些数据印证了国际高水平赛事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方面的强大能力。”杨雪鸫说。

  与国际赛事形成互补的是,群众性赛事正以贴近民生的特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流量密码”。这类赛事参与门槛低、覆盖面广,能充分激发本地消费潜力。

  “浙BA”嘉兴赛区预选赛中,9.9元的亲民票价创下47.05万元门票总收入,实现了体育惠民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面向“十五五”(2026年至2030年)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以十五运会经验为重要借鉴,从多个方面发力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雪鸫称,在赛事引培上,持续引进国际高水平赛事,强化足球、篮球、排球职业联赛建设,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等自主IP赛事及青少年高水平赛事;在消费场景拓展上,挖掘城市“金角银边”建设运动空间,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夜间体育消费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

  与此同时,在业态联动上,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化开展,深化“票根经济”,开发中国风格赛事文化产品;在安全管理上,严格高危险性赛事许可,加强赛风赛纪治理,完善赛事标准体系并鼓励创新推出各类赛事保险产品等。(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