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懂得喝彩,更懂守护:广东观众书写十五运会“东道主”的温情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懂得喝彩,更懂守护:广东观众书写十五运会“东道主”的温情答卷

来源:金羊网2025-11-19 14:31

  当十五运会的圣火在岭南大地上点燃,广东观众不仅见证了来自全国各地运动健儿的拼搏风采,更以文明之姿书写出"东道主"的温情答卷——既懂欣赏,更愿守护。

  这份高素质的文化自觉不仅闪耀在赛场看台,更延伸至文博场馆的展柜前、文化传播的浪潮中,成为新时代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广东观众的掌声与呐喊,无关乎胜负与名次

  不久前,十五运会南狮自选决赛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正式打响。

  高立于擂台上的梅花桩前,现场气氛紧张到近乎凝固。广东中联黄飞鸿队的选手在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时意外失足跌落,全场观众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令人动容的是,预想中的现场哗然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在场观众更响亮、更整齐的“加油”声。所有观众发自肺腑的鼓励呐喊,仿佛一双充满力量的大手,稳稳托住了赛场上选手的情绪。

  他们迅速调整状态,重新站上梅花桩,观众屏息凝神,腾跃,飞身,前扑,翻滚,一系列动作如同行云流水。在他们稳稳落地的那一刻,全场瞬间沸腾。

  那一刻,仿佛已经没有观众和选手的分别,在场所有人都与南狮鬃毛炸起的血性同频共振,腾空,又稳稳落地。

  广东观众既懂得欣赏,更愿意守护。南狮“坚韧不屈”的精神,在选手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中愈发闪耀,这种闪耀已经不关乎胜负名次。有广东观众在赛后依然为参赛队伍鼓劲:“广东人精神,边度跌低,边度爬翻起,加油!”

  赛场上广东观众的温情远不止于对竞技者的鼓励,更体现在对每一份付出的关注与珍视。十五运会开幕式上,20对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活力登场,它们轻盈旋转、俏皮摇头,萌态十足,成为全场焦点。

  但观众的目光并未止步于吉祥物可爱的外表,而是对准了“内胆”里那些青春的面庞。

  这些扮演者是来自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的学生,网络上,有观众晒出孩子们脱下头套时汗水浸湿脸颊的照片,配文感慨:“一群初中的孩子,可爱的外表内藏着一个可爱的心。”这份对幕后付出的细腻捕捉,让吉祥物的活力背后多了一份动人的温度。

  当暌违赛场183天的全红婵伤愈复出,与搭档王伟莹出战十五运跳水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比赛,最后助力广东队卫冕冠军,赛场上下起了“娃娃雨”。

  无数玩偶从天而降,其中不乏她最喜欢的乌龟玩偶,镜头捕捉到全红婵绽开的灿烂笑靥,也记录下全场观众由衷的欢呼与呐喊。

  这不仅是对冠军的庆祝,更是一种贴心的理解与回应——观众们深知,这份荣耀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辛训练。

  这样的互动,让胜利不再仅仅是成绩的荣耀,更成为运动员与观众共同书写的温情时刻,映照出全民体育最动人的底色。

  “最懂得欣赏”的广东观众

  广东观众的高素质,在文化领场域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他们从不满足于做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化身“文化解码者”,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价值与故事。

  十五运会开幕式上“古今和鸣”,南越王博物院的青铜句鑃,在机器人的精准敲击下奏响《彩云追月》的旋律。这套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铭文的珍贵乐器,通过科技赋能进入大众视野。

  开幕式总导演郎昆的初衷——“让世人知道中国不只有编钟”,在观众的热烈反响中成为现实。

  社交媒体上,观众自发科普岭南句鑃的“合瓦形腔体”“双音特性”,分享南越国礼乐文化的考古发现。而在线下的南越王博物院里,参观句鑃展品的观众络绎不绝,句鑃文创货架前围满年轻观众挑选购买,形成“体育热”带动“文博热”的良性循环。

  广东观众“爱文化”是认真的。据广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的最新特展——科威特王室珍藏展的预告一经发出,很多观众便化身“民间研究员”,自发挖掘起展览与文物背后的价值。

  有观众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对萨珊王朝国王印章进行了详细科普,从文物的历史渊源、传世价值,到铭文内涵,都展开了细致介绍。

  另一件母狮妖像也引发观众广泛讨论。有观众注意到,这件文物与200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同类藏品葛诺母狮极为相似,而此次省博展出的母狮妖像更大、更精美,让观众倍感期待。

  如此懂得欣赏的广东观众,促成了博物馆与公众间的生动交流与共鸣,也让期待感与文化认知同步升温。

  这一系列互动不仅展现了观众对文化领域的高度关注,也体现出他们懂得欣赏藏品、具有理解历史与艺术价值的高水平能力。

  “最懂得守护”的广东观众

  比懂得欣赏更可贵的,是广东观众“懂得守护”的文化自觉。

  今年3月,南汉二陵博物馆曾收到一封观众来信,信中所表达的关切和期待让博物馆倍感珍重。

  由于信中未留下清晰联系方式,馆方未能直接回信,于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开回应,表达诚挚谢意:“您的来信,既为我们的工作优化提供了宝贵建议,也让全体文物考古工作者倍感亲切和鼓舞。希望您继续关心广州文物考古事业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守护和传承好广州文化遗产,使广州历史记忆焕发时代新光彩。”

  双方一来一往间,满是对文化遗产的共同珍视。这场互动,既蕴含广东观众关注并自发守护本土文化遗产的可贵品质,又包含博物馆对观众意见的高度重视。观众的关心与博物馆的真诚回应,成为广东文博界的一个暖心故事,也印证了广东观众不仅做“看客”,更做“守护者”的文化自觉。

  而在南越王博物院,许多观众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转化为支持文博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他们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从“看展”变成“上岗”,从“参观者”变成“守护者”,为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注入新生力量。

  广东观众这种从“走近”到“走进”的身份转变,是本土文化传承最鲜活的注脚。文博场馆将抽象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而观众的深度参与则让文化传承有了温度。

  文博场馆在接纳公众守护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着反哺社会、滋养未来的使命。

  广东省博物馆“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就充分挖掘自身的思政属性,将宏大的外贸史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生动故事,成为文化传播与教育融合的典范。

  “这场跨越千年的展览,既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样板,更为思政课教学提供角度精准、细节丰富、内容扎实的素材”,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曹群充分肯定这一大展的文化教育价值。

  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副校长石晓芸表示:“对于学生而言,抽象的道理远不如一个生动的故事有吸引力,展览突破了传统说教模式,将千年外贸史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能产生共鸣的生动故事,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沉浸式、主动性与深度学习。”

  广州市民孙女士带着读高中的女儿来看展,她一边参观,一边给女儿讲解:“广州古时是通商口岸,现在又有广交会,对外贸易一直都很繁荣。我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这个展览更好地了解古代贸易,了解中国文化。”这样的场景在展览中并不少见。

  据悉,广东省博物馆接下来还将配套推出“校园巡展”“文物讲师进校园”等活动。未来,这场跨越千年叙事的展览,将持续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注入“开放”“创新”“共赢”的力量,让青年一代从广东外贸的千年故事中,读懂中国的过去、把握当下的机遇、坚定未来的方向。

  从体育赛场到文博场馆,广东观众高素质的文化自觉和高水平的欣赏能力并非偶然。

  十五运赛场上,观众提前学习项目规则、尊重不同运动特性的自觉,源自对“体育精神”的深刻认知;文博场馆中,对文物展品的守护、对文化传承的热忱,根植于广东"开放兼容"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宋代市舶司"刚柔并济"的贸易智慧,还是南越国"融合中原与岭南"的礼乐创新,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广东人"既懂欣赏、更愿守护"的文明品格。

  当掌声为拼搏响起,当目光为历史停留,广东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高素质不仅是言行的得体,更是对精神价值的共同守护。十五运会期间,这份跨越场域,来自“东道主”的文明自觉,正构成岭南大地上最动人的人文风景。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