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机器人精准操控着十数支不同颜色的基酒上下舞动,加冰、注水、倒酒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杯特调的鸡尾酒就待顾客取用。
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开幕。走进15号馆深圳市宝安区展区,调酒机器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调酒机器人的旁边,咖啡机器人也正在熟练地准备着咖啡,方寸之间,“早C晚A”的智能生活就从科幻走进现实,这正是宝安“1小时AI生产圈”的高效协同能力与“24小时AI城市活力圈”的场景落地成效的可视化呈现。
本次高交会,宝安区锚定“全球创意,宝安实现”核心定位,设置324平方米的AI形象展区,深度结合宝安先进制造业根基和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区内科技企业进行充分展示。据悉,宝安区共有152家企业报名参展,占深圳全市750多家报名总量的20%,参展数量较去年增长58%。其中,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46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从产业方向看,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企业有30家、软件信息服务24家、智能终端19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12家。
在“1小时AI生产圈”板块,宝安区展示机器人制造、激光与增材制造、高性能材料、AI技术实现等四大场景,重点展示产品包括仿生灵巧手、全球首个实现1秒弹射起身人形机器人、全球首款毫米级视触觉传感器、轻量化机器人谐波关节、激光运动控制器、全球首创高精密环面包络减速器等。此外,人工智能产业底层支撑的企业和创新平台也在展区同步展示,充分展现宝安区智能制造实力。
在“24小时AI城市活力圈”板块,宝安区展示了智能新消费、城市公共空间运行、大健康、运动生活等四大场景,重点展示新一代全景相机、骨传导耳机、24小时机器人全自主服务智慧零售仓、机器人拉花咖啡机、超声炮美容仪、网球机器人、“赤犬三号”工业级大负载四足机器人等产品,实现AI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全天候覆盖。
宝安技术不仅造福宝安发展,更通过卫星技术让全国各地人民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捷与关怀。宝安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亚太星通在北京与拉萨间搭建15万公里的跨越卫星双向链路,实现两地精准医疗协作,这一全球首次机器人卫星远程手术的成功不仅改写了偏远地区医疗服务的边界,更成为中国科技赋能民生写下生动注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邹曙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