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凝聚人心、滋养生活、支撑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佛山“秋色”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盛会,不仅是一幅鲜活的地方文化图景,更是一座蕴含丰富治理智慧的精神富矿。深入挖掘并弘扬佛山“秋色”所承载的深层价值,对于佛山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韧性城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佛山“秋色”历来依靠民间自发力量组织、传承和创新,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直观体现。它表明,城市的活力与韧性最终源于每个市民、每个社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构建健康韧性城市,必须推动公众参与和社区共治,将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治理格局,培育包容、互助的社会共同体,使韧性建设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其次,佛山“秋色”体现了“为人民”的宗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社群认同与幸福感,其形式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健康韧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必须锚定在持续保障并促进全体市民身心康乐与基本福祉上。一切提升韧性的努力,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加固,还是社会资本的培育,其价值评判标准都应是为人民创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富活力的生活环境。佛山在推进城市更新、风险治理、生态建设时,应始终以“秋色”活动所服务的人民性为镜鉴,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不仅如此,佛山“秋色”为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探索健康韧性城市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应对共同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健康韧性城市的构建,既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积极贡献。佛山“秋色”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成功实践——特别是其在促进创新、协调、共享,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经验——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平台向外传播,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城市提供借鉴。它所代表的基于文化认同和社会参与的韧性构建模式,强调的社会韧性、社区自组织能力等,是对主要依靠技术工程的韧性模式的重要补充,丰富了全球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库和实践路径。佛山可以更有意识地将“秋色”文化中蕴含的治理智慧进行总结提炼,在对外交往中讲好佛山故事,展示中国城市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传承与创新、硬实力与软实力方面的探索,为推动形成共建美好世界、共护人类家园的国际共识贡献佛山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和发掘佛山“秋色”的当代价值,意义深远。它不仅是需要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佛山这座城市迈向未来、构建健康韧性城市的宝贵资源。佛山应更加自觉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立场,将“秋色”文化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协调智慧、绿色基因、开放胸怀、共享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塑造韧性的治理与制度体系,培育富有凝聚力和应变能力的社会共同体,并善用智慧技术赋能决策与管理。如此,方能使这座历史名城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既守住文化的根脉,又锻造强健的筋骨,真正成长为一座能够有效预见、吸收、适应并从冲击中恢复、进而实现持续进化的健康韧性城市,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提供鲜活样本。
(作者:郑卫平,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