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7日,以岭南文化为魂、纸艺创新为翼的《广州好嘢》立体书,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12.2号馆3号舞台盛大首发。
活动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以“一本书读懂一座城”为主题,不仅是广东文化出版领域的突破性尝试,更以立体书为独特媒介,搭建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对话桥梁。
8月17日,《广州好嘢》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首发。
设计精巧,演绎千年商都风采
这部作品以6大震撼立体场景为核心,借助360度全景纸艺设计,将广州塔、永庆坊、五羊雕塑等标志性城市地标巧妙折叠进方寸书页。不仅如此,书中还融入互动机关、融媒体资源等创新形式,让岭南建筑的特色、非遗技艺的精妙、美食文化的魅力跃然纸上,为读者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对于这本书的名字——广州好嘢,也颇有含义。“好嘢”在粤语中意为“好东西、好厉害”。新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翁容透露,在选题策划阶段新世纪出版社团队便与作者王伟深入探讨,最终达成共识:为突出广州本土特色与粤语文化,将作品定名《广州好嘢》。这一名称既彰显了立体书的高品质,更饱含着为广州喝彩的深厚心意。
《广州好嘢》的领衔创作者王伟也大有来头。作为国内立体书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王伟曾斩获全球立体书界的“奥斯卡奖”——梅根多夫大奖,他是首位获这个奖项的中国纸艺设计师,目前也是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同时,王伟在广州生活了二十余年,堪称半个“老广”,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理解。
谈及这此合作的缘起,翁容介绍,这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为响应“文旅融合”的号召,团队在选题策划初期便开始思考:如何打造“能带得走的广州”?传统图书对城市的记录已十分丰富,但缺乏一种能让人直观感受到“这就是广州”的载体。而立体书既能将城市空间折叠收藏,展开时又能如魔法般在指尖“复苏”,恰好成为文旅融合的最佳媒介。经过多方调研,团队认准了兼具专业实力与广州情怀的王伟。令人惊喜的是,双方首次视频会议便一拍即合,在创作理念与文化表达上高度契合,最终促成了这部作品的诞生。
让世界读者直观看清广州
《广州好嘢》的诞生还凝聚了多方力量的心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均给予大力支持,为作品的创作与出版保驾护航。
首发仪式上,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志强对各方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进一步强调:“出版人的责任,不仅是记录时代,更要为文化传承找到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广州好嘢》以立体纸艺重构城市记忆,让新广州人能在互动游戏中感知文化魅力,让老广州人能在收藏翻阅中重温故土乡愁,这正是对‘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主题的深刻诠释。”
《广州好嘢》以“可触摸的文化地图”为定位,已然成为广州递向世界的一张立体文化名片。陈志强表示:“当城市地标从平面照片变为立体纸艺,从静态观赏变为动态互动,岭南文化的传播便拥有了跨越语言障碍的全球表达力。”书中对广府生活场景的细腻还原,不仅为海外华人提供了“文化寻根”的情感载体,也为国际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岭南文化的窗口。
正如主持人徐靓所言:“当每一页书翻动,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当每一个机关展开,都是一次文化基因的唤醒。这便是出版的力量——让历史不老,让文化常新。”
对于这个作品,作家李沛聪也十分喜欢,他说:“《广州好嘢》打破了文旅宣传的固有模式,用纸艺的魔法连接起代际情感,是文化普及的创新典范。”
《广州好嘢》将走进更多场景
活动现场,醒狮腾跃展传统活力,沙画流转绘城市风情,传统与现代艺术交织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为深化读者参与感,让文化传播更具温度,活动承办方特别设置了两大互动板块。在“我心中的广州地标”打卡区,观众可分享自己与广州地标的独家故事,参与即可获取文创礼品。
据介绍,接下来《广州好嘢》将走进图书馆、学校、国际书展等更多场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全球的文化使者,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玉敏,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黄斌,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萧宿荣,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涛、版权主管周卓,花园酒店博物馆副馆长孙雅晶,《广州好嘢》作者王伟,作家李沛聪以及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志强、总编辑翁容、副总编辑秦文剑等一众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文:新快报记者 邱治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