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5日,“十五五”规划建议与中国式现代化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福建福州举行,旨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对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
“十五五”规划建议与中国式现代化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福建福州举行
本次会议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研讨会。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次研讨会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搭建了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的平台,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科学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原则和战略部署,全面深入推动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第一阶段主旨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要做到与教材紧密相联,和学生息息相关,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十四五”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要点。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商志晓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充分反映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把牢抓好这一根本任务,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项久雨以“国家战略的历史深蕴”为题,从历史哲学视角作了主旨报告,他表示,“十五五”规划是一部国家战略的历史叙事,在于其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显现,其历史深蕴不仅彰显了国家战略的价值承诺,更是文明形态的自觉建构,体现了历史理性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郝立新提出,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表现为一个阶梯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或一致性。
在第二阶段主旨报告上,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表示,制定“十五五”规划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坚持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相统一,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坚持中国立场和世界眼光相统一五个方面,对科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进行了全面总结。
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刘同舫指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阐释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在阐释的方法和路径上要实现三个统一:思想与文本、思想与时代、思想与人民的辩证统一。我们的学术工作要超越简单的文本注解,构建起一种兼具学理深度、时代精神与人民情怀的阐释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淑芹指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两极分化”和“精神空虚”的超越,破解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二律背反”的困境,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家庆表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治理理念在不断跃升,一是从“斗争”到“建设”的跃升;二是从“计划”到“市场”的跃升;三是从“自主”到“接轨”的跃升;四是从“局部”到“全面”的跃升;五是从“全面”到“深化”的跃升。
在第三阶段主旨报告上,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赵中源主张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极具技术与知识含量的专业性工作,也是一项关涉政治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基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工程。需要提高党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以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体要素有效协同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蒋永穆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为首要目标,这既是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长远之策,也是应对风险挑战、夯实发展基础的现实需要,必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决定性基础。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段妍认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十五五”规划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第四阶段主旨报告上,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王增福强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中,需要从学理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坚持实事求是、系统谋划、重点突破、依靠人民、勇于实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战略清醒,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的选择。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曾楠以“在百年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从大历史观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意义”为题,指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意义在于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着力破解内部发展难题,将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内化为民族复兴的“确定性”,最终在构建新发展秩序中赢得历史主动。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教授作会议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学界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阐释好党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王礼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