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莆田市博物馆内的“开莆来学”雕塑。

“湖山书堂”与莆田广化寺渊源深厚。
自带流量的苏超“笔画战神”常州队12月将赴莆田参加足球友谊赛。这场绿茵场上的对话,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切磋,更是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文脉与市井烟火的交响共鸣。
常州与莆田,相隔千里,有怎样的历史渊源?连日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地,查阅相关文献、志书,走访文化学者等,探寻两地在历史上的交集与联系。
“郑淑,官常州别驾。”莆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编辑的《莆田市姓氏志》记载的这句话,勾连起两地跨越千年的缘分,为两座城市的深厚情谊增添实证。
昨日,在莆田市博物馆,记者看到历史陈列展厅内的一组雕塑再现了莆田文教先驱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教读子弟、传授文化的形象。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介绍,郑露、郑庄、郑淑在南湖山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湖山书堂”,开创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史称“开莆来学”。
如今莆田广化寺的南湖书院,前身即郑氏兄弟所建的湖山书堂。郑氏兄弟传来中原文化,为莆田文献名邦奠定基础,被世人尊称为“南湖三先生”。
“开莆来学”之后,莆田重教兴学氛围浓厚,科举鼎盛、人才荟萃。在历史长河中,数位莆田籍学子考中进士后,在常州任职,留下莆常两地的一段佳话。
莆田人卓天锡在明天顺六年(1462年)至成化六年(1470年)任常州知府。
据常州市的《武进阳湖合志》等记载,卓天锡在常州担任8年知府期间,重视文化教育,重建了府学中的明伦堂等,增盖庐舍到八十楹,还增建了尊经阁,并受命重修了奔牛上闸、魏村闸,重建了德安桥。卓天锡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苏州籍京官陆泉《题赠卓侯之常州》诗云“高节清清不染尘”,常州旅京人士金榆的《送郡侯居易卓公赴任常州》诗中,也有“定使穷民沾德化,还教奸吏摄廉明”之句。
莆田人张曰韬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后,任常州推官。他被常州地方志列入“名宦传”,称其“治狱明允,爱养小民”。
载入常州史册的还有莆田人郭占选,他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常州溧阳知县。居官一向宽厚,溧阳百姓很爱戴他。由于他为官廉洁,以至贫不能归葬,溧阳人捐资助其归葬。
延绵千年的文脉长河,常州与莆田的情谊涓流不息。随着“莆常”友谊赛下月开赛,这股深流遇上绿茵场上的当代活力,将激荡起新的浪花。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蔡昊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