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文件的持续推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层实践不断涌现,福建福州左海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在此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亮点。
“再次走进校门,看到熟悉的老师、教学楼、操场,感觉特别亲切!”11月11日,回想起4天前返校为高一年级的入团积极分子上课,福州左海学校2025 届优秀毕业生刘静依然心潮澎湃,“在校时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时刻心怀感恩,做力所能及的事,能返校上课是我的荣幸。”
福州左海学校2025届优秀毕业生刘静返校为学弟学妹上团课
在课上,刘静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学弟学妹们,团员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要学会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主动探索兴趣方向。同学们也从学姐的故事里,看到了“努力的意义”“青春的可能”。
“爱”在刘静身上双向流动,而刘静的故事,正是福州左海学校坚持多年探索“爱的教育”的生动写照。福州左海学校创建于1993年,是福州首批创办的全日制私立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建校以来,福州左海学校秉持“爱的教育,铁的纪律”的校训,为学生打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环境。
“‘爱的教育’既是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部提倡的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福州左海学校校长林性标表示,很多人认为高质量教育就是高升学率,“但我认为,真正的质量体现在‘唤醒’与‘赋能’两个方面。”
何解?他说,“唤醒”就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生命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帮助他们发现兴趣和潜能;“赋能”则是要为学生提供应对未来挑战的真本事,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福州左海学校没有空喊口号,而是把“唤醒与赋能”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上,推行“一生一策”,通过常态化的学业评估和潜能评估,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后,实行导师制,开展“点对点”的学业辅导和生涯规划。“‘爱的教育’的第一点首先是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一切可能把他培养成才。”福州左海学校教务处处长罗承跃表示。
福州左海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做到“身体能发汗、心理有阳光”
在管理方面,构建“严爱并济”的育人环境。一方面,福州左海学校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老师会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另一方面,福州左海学校设立严禁学生校内使用手机等“左海八条红线”,树立清晰的行为规范。“‘爱的教育’不是溺爱,而是让学生学会自重和尊重他人。”福州左海学校德育处处长吴伯义补充道,“我们希望既能给学生必要的规矩,又能给予充分关爱,让教育更有温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教育就是要提供合适的土壤,让优秀的学生更加出色,让普通的学生找到闪光点,这就是我们对高质量教育的理解。”林性标进一步补充道,为实现这个目标,左海学校打造了“艺体、日语、大语文”三大办学特色。
在艺体方面,福州左海学校为在体育、美术等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课保障。在大语文方面,通过经典诵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尤值得一提的是日语特色,福州左海学校专门聘请有留日经验的老师,提供日语作为高考外语选项,帮助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扬长避短。
对学生饮食起居、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进行全面指导;一日三餐、晚上自修、保障睡眠等方面都有教师值守;全校每天坚持早晚两次跑操,让学生“身体能发汗、心理有阳光”……目前,福州左海学校在“平安、文明、书香、优美”校园建设方面“火力全开”。
谈起未来发展,福州左海学校校长林性标表示,“让每个走进左海学校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自信地走向未来,就是所有教职工未来工作的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