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李金枝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沙县小吃第一村”的红色标识熠熠生辉,龙峰溪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烟火气息。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考察,他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十四五”期间,俞邦村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深耕沙县小吃这一“老味道”,推动“小吃+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旅游业态。如今,这个因小吃而名扬四海的古老村落,正依托旅游发展实现美丽蜕变,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从“寻根追味”到“沉浸体验”
沙县小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而俞邦村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记者近日走进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只见带有炸春卷等美食字样的灯笼高高挂起,扁肉、玉饺等美食招牌迎风飘扬,叫卖声此起彼伏,吸引游客纷纷驻足品尝。
然而,昔日的俞邦村虽因小吃初具名声,但游客往往“寻味而来,匆匆而去”。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成为俞邦村旅游升级的关键课题。
自2021年起,俞邦村对小吃街实施整体提升,丰富小吃品类。“沙县小吃历史上约有240种,我们精选并引入数十种特色品类,将小吃品类增至50多种,让游客真正开启‘小吃寻味之旅’。”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介绍。
在“俞和传手工拌面扁肉”店前,年过七旬的店主俞和传正为游客制作美食。“游客多了,生意也更好了。店里新增了‘金包银’等特色小吃,多了不少‘回头客’。”俞和传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开小吃店20多年,起早贪黑只为多卖一碗;如今在村里,我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沙县小吃的‘金字招牌’。”
除了品类丰富,小吃制作体验也让游客乐在其中。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夏茂国庆金秋小吃文化嘉年华在俞邦村火热开展,“寻根追味”体验区人气爆棚。游客亲手揉捏捶打,在指尖与面皮的触碰间,解锁沙县小吃的“匠心密码”。“亲手制作之后再来品尝,感觉味道更丰富了。”上海游客陈若笑着说。
离小吃街不远,坐落着2021年新建的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馆内,讲解员曹金燕正向游客生动地介绍沙县小吃的制作工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游客在俞邦村不仅‘吃一碗’,还能‘读懂一种文化’,了解中华小吃文化,感受沙县小吃背后蕴含的拼搏精神。”曹金燕说。
从“单一业态”到“多元融合”
“在这里吹着凉风,远望稻田,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体验山地越野,也能在露营地品味稻田咖啡,太惬意了”……俞邦村的“慕野小镇”露营地自2022年开放以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十四五”期间,俞邦村紧紧围绕“小吃+文旅”主线,推动旅游从小吃品尝的单一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研学等多元融合转型。近年来,俞邦村与沙县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等企业合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了沙县小吃记忆馆、俞邦村观光有轨列车等40多个项目,加快小吃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了“沙县小吃原材料种植—小吃制作—小吃品尝”互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感,擦亮“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
走进沙县小吃记忆馆,沉浸式的文化展示令人耳目一新。“记忆馆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详细记录了沙县小吃从个体经营到产业集群、从‘走街串巷’到‘走向世界’的蜕变历程。”沙县小吃记忆馆讲解员俞灵悦说。
在俞邦村提升改造建设过程中,沙县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还盘活了瓦窑自然村闲置房屋,打造了“俞情未了·瓦窑民宿群”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业链。
走进俞情未了·瓦窑民宿群,一排特色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间,各类特色的独栋木屋和青砖楼,与周边山林景观融为一体。“目前,瓦窑民宿群共有34个房间、47个床位,另有研学宿舍楼62个床位,可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客人络绎不绝。”瓦窑民宿群负责人许莉告诉记者,民宿还联动周边体验项目,如到“又见炊烟”体验馆体验“非遗游鱼制作”,到“俞水情深”文旅文创点品尝“花生酱冰淇淋”等。
“十四五”以来,俞邦村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从“单一业态”迈向“多元融合”,积极做优“寻根追味”特色乡村游,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并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荣誉。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古樟树下,三明学院学子带来的文艺演出引来掌声阵阵;福袋刺绣、铜钱编织等非遗展示,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俞邦村推出的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过去,俞邦人靠‘走出去’开小吃店闯天下,沙县小吃已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我们要努力‘引进来’,把游客、资源、目光汇聚到村里,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张昌松感慨道。这一从“输出”到“导入”的转变,源于俞邦村日益增长的发展自信。这份自信,则源于村庄“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俞邦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也自发学习接待礼仪,提升服务水平,争当俞邦“形象代言人”。
2022年7月,俞邦村联合周边5个村实施“跨村联建”,成立夏茂镇俞邦片区党委,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张昌松与其他村支书还共同打造抖音IP“小吃书记”,向全国网友推介沙县小吃工艺、特色文化与农特产品。目前,“小吃书记”的粉丝量已超6.4万,点赞量超25万。
更深层的改变,在于村里人的自豪感。随着村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外出经营小吃的村民选择“凤还巢”。65岁的俞和文曾在外开店15年,如今与妻子一起返乡,在村里的文旅餐厅和小吃店工作。“在家门口就业,空气好、环境美、收入也不错,城里人都羡慕。”俞和文笑着说。
如今,俞邦村正以其独特魅力,让游客“来了想留下,走了想再来”。“十四五”期间,俞邦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3.2万元,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夕阳洒落,龙峰溪泛起金辉。小吃街炊烟袅袅,民宿亮起灯火,广场舞曲轻扬。“十四五”以来俞邦村的旅游蝶变,早已超越“沙县小吃发源地”的单一标签。它是一碗热气蒸腾的乡愁,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诗画,更是中国万千乡村砥砺前行、实现振兴的生动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