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福建省寿宁县清源镇韶托村的一场创客沙龙格外热闹。活动现场,4名文旅产业带头人和民宿经营者接过沉甸甸的创业导师聘书,正式与10名怀揣创业梦想的新兴创业者结成帮带对子,拉开了当地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新篇章。
老带新,传帮带,赋能成长“加速度”。为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的创业兴乡生力军,寿宁县以“七抓七带促共富”行动为抓手,抓导师带创业促共富,创新推行乡村振兴导师帮带机制,通过精准结对、靶向培育,推动“新农人”创新创业能力持续跃升,成功解锁乡土人才培养新模式。
寿宁县委组织部牵头,协同县人社、农业农村、林业、文旅等部门,全面开展全县创业“新农人”帮带需求摸底,精准锁定近50名帮带对象,围绕生产技术、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乡村文旅四大核心需求,从优秀“新农人”创业代表、资深农技专家、跨界专业人才等群体中筛选骨干力量,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创业导师库”,并根据帮带对象实际情况,按照“双向选择、按需匹配”原则,精准匹配导师。首批入选的1名文旅方向、3名民宿运营方向的创业导师,与县内的10名“新农人”创业者结成对子。
帮带导师、宁德方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秋表示,将通过“传经验、帮提升、带发展”的模式,把多年积累的乡村旅游运营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兴创业者,携手“新农人”创业者将韶托文旅IP做大做强。
针对帮带对象的共性需求与个性短板,寿宁县明确特色农业培育、文旅深度融合、乡建乡创实践、乡村运营管理、乡土人才培育、乡村治理提升六大帮带方向。同时,鼓励创业导师结合帮带对象实际,量身定制个性化帮带方案,制定三年成长目标,确保培育出高质量创业队伍。“为精准提升黄桃优质果率,我结合寿宁气候特性,重点指导帮带对象陈邦云在品种选择、花果精细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环节推行标准化种植。”帮带导师缪文钦介绍。
良师引路,更需平台赋能。寿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整合资源,依托众创空间、人才驿站、“新农人”工作室等多元平台,持续开展各类帮带活动,并创新推出案例教学、实战跟学、交流互促、片区共学、跨村带学、组团帮学六大帮带方式,让帮带工作从“纸上”落到“事上”,切实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陈容 通讯员 龚叶琳 许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