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1日,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镶嵌首饰分技术委员会2025年会暨标准审定会在莆田召开,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湄职院”)参与制定的工信部“玉贴金首饰”行业标准通过审定。湄职院产教融合“再结硕果”。
湄职院是莆田唯一的市属高职院校。近年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坚定“大爱湄园”的文化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构建起“文化浸润+技能赋能+就业护航”的独特育人生态,走出一条职教高质量发展的“莆田路径”。
坚守教育初心:
聚焦学生身心健康,打造“大爱湄园”文化
在湄职院的校史馆里,各种证书和奖杯把墙面装点得满满当当。“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全国高校首个‘新时代雷锋学校’”等证书格外引人注目。
“从未敢忘立德育人的初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永远摆在第一位,哪怕我们是高职院校。”该学院副院长阮春高的回答坚定有力。
莆田是妈祖故里,近年来,湄职院深耕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沃土,积极打造“大爱湄园”校园文化品牌,围绕“健康教育、公益环保、志愿服务”三大主题教育行动,通过“爱己、利他、利人”的循序渐进式教育,最终实现爱心文化传播闭环。
“我们会教导学生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余力再考虑去帮助别人。”该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连立芳说道,“而且会鼓励学生先从小事做起,再考虑带领更多人加入助人队伍。”
为此,该学院坚持把思政课《传统文化与青春修炼》作为每年的新生第一课,鼓励大家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同时,学院还构建了“学校、系(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健康是“里”,身体健康的“表”还得跟上。为此,该学院自研软件,从2018年起开设“健康阳光跑活动”,并列入考核,每年男生需跑完120公里、女生需跑完80公里,方可毕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做深做实“健康教育”,湄职院还将急救技能纳入必修课,于2023年建成安全教育体验馆2000多平方米,开设了校园安全等八大专题体验区,设置安全体验项目60余个,让学生安全意识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掌握“救死扶伤”的一门技能。截至目前,已培训4届近2万名师生。
坚持润物无声:
鼓励学生冲在公益一线,向外播撒爱的种子
10月4日至6日,福建·亚太音乐节在莆田唱响。来自湄职院的206 名志愿者,甘做舞台背后的追光者,为万人的狂欢铺路。
提起此事,参加该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姚俊辉表示,“感谢社会给我们行善、助人的机会。志愿活动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学会很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看到了爱的双向奔赴。而这正是湄职院坚持自己独特育人方式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该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在校参加无偿献血、环保等公益活动,出校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一场场实践,让学生浸润在爱心文化的同时,向外播撒爱的种子,实现从“爱己”到“利他”的蜕变。
在无偿献血方面,该学院积极开展爱心献血活动,参与无偿献血数千人次,活动年均献血量突破30万毫升,累计献血总量220多万毫升,先后获得“福建省红十字基层组织示范点”“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是该学院另一创举。自2020年10月搬迁新校区起,学院就正式成立环保社,在每周六下午,以宿舍楼群为单位,让每个宿舍将存放一周的可回收垃圾带到集中点,由志愿者进行分类;学院同步成立爱心基金,垃圾变“爱心款”去帮助困难群体。截至目前,湄职院师生已累计回收垃圾物资超40万斤。
志愿服务也是该学院一大亮点。学院先后成立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救护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服务队,辐射社会方方面面,在学院领导带领下,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同时,连续9年组织师生参与妈祖文化论坛、莆田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
目前,“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已内化为湄园学子的内在信念,“立德、行善、大爱”已外化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坚定产教融合:
不忘服务地方使命,让人才链紧扣产业链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工厂的‘最后一公里’搬到课堂上。”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韩开绯补充道,学院不仅教学生们“怎么做”还教他们“为什么做”。
近年来,湄职院通过深度拥抱产教融合,化解了大学生就业难与地方招工难的矛盾。破局的关键点在于“让人才链嵌入产业链”。该学院紧扣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与莆田市10条重点产业链,构建起“政校行企”协同的产教融合生态。
建设动态专业集群以适配产业需求。该学院近三年新增“鞋类设计与工艺”等7个专业,同时撤并8个滞后专业,形成智能制鞋、“仙作”工艺、医疗装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契合度达90%以上。在该学院“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湄职院集训基地”内,20多名同学正进行实操。工艺美术系2023级同学傅春萍说道,“老师技术过硬,实训基地与工厂无异,我们很多同学已提前被工厂‘预订’。”
校企协同共育技能人才。该学院与双驰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行“订单培养”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回想起今年教师节,和同学们一起把亲手做的70双鞋送给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小学部教师,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2024级学生林怡然依然兴奋不已。据悉,福建辉腾体育不仅全程参与,还派出3名技术骨干走进课堂,针对“教师鞋需兼顾舒适与耐用”的特点,指导学生优化鞋形弧度、调整数据,解决实操中的技术难点,确保学生的制作流程与车间生产无缝衔接。
再次,积极打造科研平台赋能产业升级。湄职院建设莆田市鞋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7个科研平台,其中“运动鞋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为莆田鞋服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湄职院毕业生就业达成率连续多年超95%,“留莆(莆商)率”更是高达70%以上,越来越多的“湄家军”正在助力全球莆商攻城略地。当下,该学院正以“双高计划”和职业本科创建为契机,还在持续深化文化引领、产教融合与就业服务创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技。”湄职院党委副书记林新钊表示,学院将继续以文化铸魂、以技能赋能、以就业护航,为地方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在助力莆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点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