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闽南理工学院不仅是一所年轻的民办高校,更是一座融汇地方精神与产业需求的教育桥梁。自1998年建校以来,它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一段跨越式发展的奋进故事。
精神铸校:爱拼敢赢,基因深处的力量
“我们最近又获奖了。”在校史馆中,闽南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冬冬指着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获奖证书如是说。33个奖项,同类院校榜首、福建省民办高校首枚金奖……荣誉背后,是一种精神的支撑。
“爱拼才会赢”,不仅是闽南人熟悉的口头禅,更是学校创始人许景期的人生信条。出生于石狮农民家庭的他,早年辍学,白手起家,在时代浪潮中毅然转身,变卖企业甚至家族房产,投身教育事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他深刻意识到:“没有科技与教育,企业难以造血,国家难以真正强大。”
于是,从长兴工业学校起步,闽南理工在十年间(1998-2008)实现中专、大专、本科“三级跳”,将闽南人敢闯敢试、务实肯干的精神,深植于办学基因之中。
文化育人:龙狮载道,体育与思政相融
除了科技竞赛的熠熠奖杯,校史馆里还陈列着舞龙舞狮国内外大赛的奖杯——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学校一举夺得三项第一。
学校将传统龙狮运动纳入课程体系,成立“龙狮文化工作室”,推进体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副校长许书烟表示:“我们希望在强身健体之外,以文化浸润人格,以体育塑造精神。”
教育学院院长施少芳回忆,为备战全国赛,师生从盛夏荷塘汲取灵感,将荷叶与长龙结合,体育与艺术交融,最终惊艳全场。学生王建闽说:“舞龙不仅锻炼意志,更让我深刻理解何为团结、何为文化传承。”
产教融合:贴近产业,精准培育应用人才
作为地处泉州制造业腹地的高校,闽南理工始终坚守“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的初心,坚定推进“产教融合”战略。
学校对接泉州千亿级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设置对应专业,甚至开设全省唯一的阿拉伯语专业,积极响应“海丝”战略。据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卓为玲介绍,该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
通过共建实习基地、产业学院、订单班等方式,学校与三菱电机、卡宾服饰、九牧卫浴等企业深度合作。近年来,订单班毕业生留闽率高达77.3%,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落地”。
仅近三年,学校就承担横向项目120项,合同金额超5300万元,位居在泉高校前列。一批批科技特派员走进企业,一项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闽南理工正成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
从精神传承到文化浸润,从产教融合到服务地方,闽南理工学院以“爱拼敢赢”为舵,以产业需求为帆,正在职业教育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正如副校长许书烟所言:“‘产教融合’早已融入每一位教职工的血脉。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此为核心,推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礼林 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