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产才同频谋振兴 双向赋能促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福建要闻 > 正文

产才同频谋振兴 双向赋能促发展

来源:三明日报2025-09-28 10:25

  产才同频谋振兴 双向赋能促发展

  ——三明市全面推动人才链激活产业链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山风掠过层峦,三明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次清晰。曾经,有人用“山高路远”定义这座城市;如今,一条看不见的“人才长廊”平稳架起——政策、资金、平台、服务,循着产业链的发展轨迹精准滴灌。老工业基地由此推开“山窗”,迎来产业新枝。

  人才如水,产业如渠。一组数据,见证着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高技能人才1.53万人次;结合发展需求,先后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才聚才平台952家;截至今年8月底,培育存量创新型中小企业26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2家。这片土地上,处处奔涌着产才融合的暖流。

  政策滴灌

  紧扣产业需求引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引擎,产业是发展的基底。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关键。

  于是,三明把“产业所需”列为“政策所急”,让每一份文件都带着解决方案上路。产业发展缺什么,人才政策就搬来什么。

  在建宁县,广袤的田野上,金色稻穗随风轻摆,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闪耀着丰收的希望。“自打有了院士专家的指导,我们不仅敢尝试先进的智能设备,还能跟着专家学育种新技术,产量与质量节节攀升!”建宁县溪口镇水稻制种大户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三明人才政策与特色产业需求的“精准咬合”。

  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宁的水稻制种产业曾面临着技术培训需求大、科研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而“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创新机制的落地,让人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最渴处。

  依托政策,建宁县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顾问,一批批院士专家把“科研讲台”搭在田埂间,开展精准技术指导。同时,建成全省首个以水稻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引进种业企业32家、专业合作社55家。带来了新技术、新项目,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从田间到车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三明以人才政策机制赋能产业加速发展的故事,远不止稻田里的这一章。

  推动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聘请9名专家担任特聘专家团成员,成功申报省级项目4项;对接上海大学建立三明转化医学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5项;借助“揭榜挂帅”活动,为永安市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贾力牵线搭桥,建成全省首家金线莲产业院士工作站……

  一项项成果落地,在三明的产业版图上连点成线,勾勒出“人才牵着产业走、产业推着人才跑”的鲜活画面。

  这些实打实的发展成效,也推动着三明的人才政策体系从精准适配向精细完善迭代。紧扣全省发展战略与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明逐步打造形成“1+3+N”人才政策体系,通过扩大认定范围、创新飞地引才、加码安居保障等一系列新招实招,构建“识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政策闭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平台搭建

  围绕产业升级聚才智

  依山傍水的三明,如何吸引人才常驻久留?关键在于把平台“钉”在产业最需要的地方。

  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三明致力于用看得见的诚意、摸得着的机遇锚定产业发展痛点,精准搭建各类创新平台,让人才落地有舞台、创新有支撑。

  这一思路,落到明溪县的生物医药领域,就变成了具体的破局行动:高层次科创人才紧缺、前沿研发资源匮乏,不如“走出去”搭台!2022年底,明溪县与上海博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人才飞地”平台建到人才集聚的上海市闵行区金谷科技产业园,让山区产业也能借上沿海才智的东风。

  平台打破了传统地域限制,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帮助明溪县柔性引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200余人,推动落地6个项目,并建成全市首个同时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两证”的医药平台。

  从“借脑”到“借位”,三明始终让平台跟着项目走、人才围着平台聚,先后建立飞地研发机构、飞地人才驿站等41家,依托“人才飞地”帮助全市企业解决生产、科研等方面问题50余个,用平台搭建起人才成长的阶梯,也让人才成为产业升级的引擎。

  平台矩阵接连落子,三明“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答卷亦是亮点频频——

  依托中关村科技园、机科院海西分院等研究和服务机构,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在三明创业创新,培育打造闽光云商、海丝数字科技等10余家创新型数字经济企业;

  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引进一批绿色经济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建立专家智库,加强林业、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领域实用型人才培养,推动15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设立“沪明台青年乡创实践基地”,开发沪明台大学生驻村实践课程,开展乡村运营、社区营造实践探索,引进44位沪明台青年到我市开展乡创实践活动;

  …………

  成效多点开花,形成“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带动一条链条”的连锁反应。

  服务聚力

  优化产才融合新环境

  服务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

  在推动产才融合的实践中,三明摒弃了“一刀切”的服务模式,而是针对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不同人才的发展诉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今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三明人才驿站在深圳揭牌成立,这是三明在省外建立的又一综合性人才服务站。踏入这个占地约120平方米的空间,现代化的装修风格与贴心周到的服务设施相得益彰,处处彰显着三明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怀。

  人才驿站,是三明延伸人才服务触角、激活区域产才联动的关键一步。目前,我市已设立99家人才驿站,组建全省首家地市级人才驿站联盟,辐射服务全市重点企业500余家,形成“一站辐射一区、多站联动成网”的立体服务格局,让“明籍雁群”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回家的坐标与起飞的跑道。

  从点到面、由近到远,人才服务的温度同步延伸到更多产业赛道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实施“民营企业家成长计划”,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组成导师团,通过集中授课、实地指导、案例研讨等方式,传授实战经验与创新理念。2021年以来,累计培训民营经济人士1200余人次,组织324家民企(商会)与370个村结对帮扶,10个项目、7家商会入选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

  在赋能企业管理者的同时,三明同样重视产业一线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37万人次,新增“三明工匠”40人、“三明青年工匠”120人,新增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61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

  全方位的举措,让三明披上了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山风依旧,但服务与平台仍在延伸,政策与环境还在升温,这条“才聚业兴”的蜕变之路,势必越走越宽广。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