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突破土地资源约束“瓶颈”,向“存量”土地要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2年9月,泉州市成为全国首个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设区市。
试点开展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泉州市持续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执行机制,各地积极推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提供了经验蓝本。近期,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陆续推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系列宣传,全面展示各地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近年来,福建惠安县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突破口,积极转变观念,打出了盘活闲置厂房盲点、找准招商引资靶点、疏通项目落地堵点的“组合拳”,有效地盘活闲置资源,突破要素制约,让大批“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低效用地215宗、总面积530.81公顷,推动76宗项目供地或开工,累计盘活土地4412.38亩,新增产业空间242.14万平方米,拉动投资超120.66亿元。其中,南王科技产业园的“工业涅槃”、西苑-惠泉片区的“老城新生”,正是近年来惠安县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成功改革的典型案例。
政企携手“筑巢引凤”,赋能园区抱团发展
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支持下,惠安县利用司法途径对未充分利用的房产进行拍卖,以盘活潜在的闲置资产,帮助企业增资扩产。惠安南王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由南王环保科技公司通过法拍盘活周边低效用地132亩及4.4万平方米“烂尾”工程,推动形成超530亩的产业链连片开发,预计新增年产值68亿元。
通过南王在产业链和研发创新方面的“极核”作用,积极开展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陆续引进麦王、双盈、麦氏、荣麦、粮全其美、华方冷链等一批产业链关联的项目落地。园区企业间通过共享客户、共享订单,实现产业协同、抱团发展,共同拓宽市场份额,齐心打响品牌影响力。目前,已落地相关企业10家、投产8家,2024年,园区产值达16亿元,税收3600万元。
按照建设“产业社区”的目标,惠安县在园区服务圈范围内,还配套建设屿头山公园、西港溪公园、1500户保障性租赁住房、云扬航空技术学校等,围绕企业及员工的“吃住行娱购”,为企业打造“10分钟生活圈”,构建总面积超1000亩的“链主”带动型标杆园区,预计3年内园区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从拿地到投产,政府全程开通‘绿色通道’,还帮我们解决了烂尾工程的产权问题,让我们能安心搞生产。”南王科技相关负责人说,这片土地的蜕变,不仅是企业的成长,更是惠安低效用地再开发“政企同心”的生动见证。去年以来,惠安县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推动惠安绿色食品包装(南王科技)产业园“亩均产出”提质增效和园区企业提档升级。
共建共享“惠民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作为惠安传统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西苑-惠泉片区曾长期深陷发展困境:自建房密密麻麻、城中村加建现象突出,不少房屋成了危房,狭窄的道路时常拥堵,学校、公园等公共配套不足,文庙、刘氏古民居等文化遗迹也淹没在杂乱的建筑中。如何在改造中既改善民生,又留住“乡愁”,成了惠安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挑战,惠安县创新探索“政府主导收储+国企市场化运作”的改造模式,成立西苑片区项目指挥部,引入惠安交发集团作为实施主体,创新推出“产权调换+房票补偿+预签协议”的多元化安置方案,既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又追求置业灵活性的居民。同时,通过数字化建模记录地上物现状,引入五家顶尖设计单位开展规划竞赛,让改造方案既科学又贴合民意。
针对片区519.9亩低效用地,项目以“应改尽改、提质增效”为原则,从产权、功能、规模三大维度推动深度整合,激活土地潜在价值。在产权整合层面,项目建立片区内部产权置换机制,允许不同地块间灵活选择产权调换安置;功能整合上,坚持“功能复合、多元融合”理念,推动土地多样化利用与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开发,规划融合办公商务、文化娱乐、滨水休闲、生活居住及配套服务等多元功能,形成互补共生的空间格局;规模整合则通过土地整备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合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散地块,解决长期制约片区发展的“用地碎片化”问题。
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保护优先”原则,划定“文庙、刘氏古民居、北关古街”三大保护区,串联中山北街-板街的青石板路,构建起一条“回望千年”的文化轴线。绿色低碳现代化校园、智能化立体停车场的建成,以及72亩片区公园与55亩生态修复区域景观的重现,让惠安城区更加焕然一新。
如今,西苑-惠泉片区的价值提升已初步显现,老城新生的轮廓愈发清晰:片区整体容积率从0.6提升至1.9,惠泉片区、西苑片区将分别新增建筑规模约50万平方米、15.7万平方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单位面积价值大幅跃升;规划引入数据信息、文旅生活等新兴业态,预计建成后可新增居民4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为老城区注入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力。
从“低效闲置”到“高效利用”,从“零散破碎”到“连片开发”,近年来,惠安县充分把握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赋予的改革动能,用一场深刻的土地革命,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的难题,走出一条“产城融合、民生优先、文脉延续”的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陈伟真 康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