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方案助力全球时空数据跨障碍“握手”
福州大学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核心成果已被23个国家纳入本国标准
□本报记者 李珂
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中,时空大数据已成为支撑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资源。随着全球对地观测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各国在数据共享、服务集成与协同分析领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技术壁垒——卫星遥感记录的地球变迁、无人机捕捉的生态细节、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数据,这些本可破解全球气候、灾害难题的关键“时空碎片”,却因数据格式不一、接口标准互斥,困于“信息孤岛”。地球观测数据下载服务的功能、接口差异,更让跨国协同发力频频受阻。
如今,这一困局被福建力量打破:由福建省科技厅推荐、福州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通过科技部绩效评价,其研发的模块化标准体系让全球时空数据跨障碍“握手”;核心成果ISO 19105∶2022《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国际标准近日更成功通过国家标准采标审定。这是我国地理信息领域首次主导ISO 19100系列基础标准制修订,宛如科技与规范的一场浪漫邂逅,开创性提出模块化标准拼装新理念,如同搭建积木般灵活组合地理信息共享互操作标准,更通过严谨的一致性测试框架确保标准落地生根。目前该标准已被全球23个国家纳入本国标准,为地理信息共享注入中国动力。
标准共享
中国首次主导 23国争相采纳
“能牵头这项标准研制,既是信任,更是责任。”项目负责人、来自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的余劲松弟向记者介绍。这位42岁的地理信息标准化领域专家,现任福州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还兼任数字技术与应用国家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等职。2020年,他牵头该国家专项时,就联合德国康斯特大学(Constructor University)、武汉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中外科研机构,确立“共建共享”的核心思路:“我们不想做‘一刀切’的标准,要像搭积木一样,让各国在统一框架下按需参与。”
“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你看这一长串名单,每多一个,底气就足一分。”余劲松弟逐一列举采用该标准的23个国家,难掩自豪,“还有不少国家在走流程,未来会更多!”标准能获国际认可,正因团队以模块化理念打破传统局限——将地理信息共享标准设计成“可拼接积木”,再通过严谨测试框架,扫清技术差异障碍。
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曾和美、德、法专家因模块化互操作方案的兼容性争论多轮,他们守传统方案,我们坚持中国方案更适配。”余劲松弟回忆,最终团队用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优势:相同标准环境下,中国方案更易于兼容未来技术。
“以前跟着国际标准走,现在外国专家主动问‘中国标准接下来打算怎么定’。”余劲松弟的感慨中,藏着团队无数次深夜攻关与跨时差协作,更彰显了中国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目前,该标准案例已写入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UNGGIM)标准指南,成为全球标准化“范本”。
模块创新
破解协作难题 赋能科学决策
地球大数据共享平台像“全球时空图书馆”,余劲松弟团队的“模块化技术架构”与一致性测试框架,就是让不同 “语言”数据互通的“灵活适配方案”,精准解决了地球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协同痛点——地球观测数据的下载服务曾因功能、接口、数据格式差异,给共享与协同分析带来巨大挑战。
这一创新,源于团队对传统标准弊端的深刻洞察:“传统标准像固定西装,所有人按一个尺寸来,既适配不了不同国家的技术基础,也无法应对数据下载服务的多元差异。”
为破此局,团队将数据采集、格式转换、协同分析、交换共享等全流程拆成可自由组合的“标准积木”,更联合10余国专家首创“技术要求—一致性类—测试用例”映射方法,引入“三值逻辑”评价体系——相当于给标准装上“智能检测仪”,实现从研发到落地的全周期管理,这一成果还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11)列为最佳实践,并被应用于欧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下载服务(INSPIRE Download Services)的规范化验证。
“小到卫星数据适配,大到跨国灾害应急,都能快速组合响应;哪怕是接口差异显著的下载服务,也能通过模块化框架适配映射以促进技术兼容。”余劲松弟举例,在深海生态环境预测项目中,团队针对数据杂、来源多的问题,灵活规范化“数据清洗”“模型运算”等模块,3天便完成传统方法需2周的分析,为科研提供精准依据;此前欧盟数据下载服务因接口差异效率低下,应用该框架后,所有服务均符合欧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INSPIRE)规范,大大提升数据共享效率。
项目推进中,团队还交出硬核“答卷”:历经上千次调试,研发出影像立方体数据模型、统一接口及Web服务原型系统,验收时斩获7篇论文、3项专利(含1项国际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主持3项国际标准,成果被欧美多国及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INCITS)采纳。
持续攻坚
贡献“全球方案” 完善共享体系
如今,余劲松弟团队的项目案例已入选ISO/TC 211全球50个典型案例,为即将到来的地球观测智能即分析时代提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方案,让实时卫星遥感的高清视界、无人机航拍的灵动画面、历史影像数据的岁月沉淀深度交互,助力时空数据跨越技术差异的鸿沟。
“我们不会停下脚步。”余劲松弟表示,目前正联合国际团队,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支持下,全力研制地球立方体瓦片国际标准。从打破全球数据壁垒,到主导基础标准入列联合国指南,再到攻坚新一代国际标准,团队始终以“让‘中国方案’变成‘全球方案’”为目标——既为数字中国建设筑牢根基,更致力于联合全球力量完善时空共享国际标准体系,让“中国积木”为全球时空大数据协作搭建更稳固、更灵活的“共享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