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携手慈善,为爱护航——第七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健康·卫生·公益 > 正文

携手慈善,为爱护航——第七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观察

来源:福建日报2025-09-15 10:40

  □本报记者 陈尹荔

  近日,第七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落幕。作为福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宣传展示平台,7届大赛共吸引近2000个项目参赛。

  本届大赛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致力于提升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认知与参与度,挖掘并培育创新性公益项目,搭建公益组织交流合作桥梁。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283个参赛项目。经过路演评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

  拓展公益服务新领域

  “对公安英烈子女,我们构建多层次的关爱体系,资助英烈子女从幼儿园到博士全过程就学,累计发放助学金500余万元,资助596人次,20多名英烈子女接过父亲的枪,重启父亲的警号……”在颁奖现场,“致敬英烈守护荣光”项目主讲人朱朝阳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去年春节一名服刑人员的孩子收到了我们送的新书包。他转交给爸爸的信里画了一条长路,路的尽头有道模糊的身影,旁边写着‘爸爸,我等你一起走’。慈善照亮了归途……”“有教无类善启归途”慈善文化进监狱活动项目主讲人的话令现场嘉宾为之动容。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是本届大赛的承办方。院长郑桂秀介绍,以往历届大赛的参赛项目多集中在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灾害救助等传统慈善领域。本届大赛中,福建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的“致敬英烈守护荣光”项目与宁德市慈善总会的“有教无类善启归途”慈善文化进监狱活动项目脱颖而出,不仅拓展了公益慈善的服务新领域,更标志着公益项目在我省日益深入人心。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新增了“对口援助新疆、西藏、宁夏”公益项目的申报资格,将公益慈善的服务范围从福建省内延伸至跨区域帮扶领域。其中,“兴证阅爱西藏昌都儿童阅读教育计划”“情系国门爱在边疆—— 素质教育提升计划”“‘法润西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助学实践计划”等项目折桂而归。

  “大赛已成为我省挖掘慈善典型、激励组织创新的重要平台,一批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与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脱颖而出。”大赛主办方之一的福建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荣生说,这些项目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成效显著,成为行业标杆。

  专业与实践之间

  “让我们把尊重、接纳、支持、关爱一起包进星饺里,咬出半个月亮,溢出满勺星光,每一口都是希望。”在本届比赛的路演中,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张秀丽“不能只做悲情故事收集者,我们更要做解决方案的行动者”的誓言触动了在场评委。

  张秀丽创办帮扶孤独症群体的家长组织已有11年,其中与大赛的缘分就有6年。从组建孤独症孩子足球队、成立彩虹星艺术团,到推出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打造“拥抱1/4周末”星妈喘息服务项目,心启航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本届大赛,她们推出大龄孤独症青年就业帮扶项目——“‘星点心愿’支持孤独症青年工作公益店”,通过加盟连锁饺子店的模式,帮助孤独症青年实现就业。

  本届大赛评委岑晓华了解到“星点心愿”饺子店收支很难平衡,她鼓励张秀丽:“这个项目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品牌效益也高于经营效益。这是慈善组织探索‘造血’模式、注册社会企业的典型尝试,值得深入探索与创新。”

  为此,岑晓华在深入调研后拟就了《〈公益性,可持续性与示范价值〉——给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星点心愿”支持孤独症青年工作公益店项目的几点建议》,为项目优化提供方向。

  “从专业到实践的落地需要多方协力,这也是评委们达成的共识。”岑晓华说,赛后期待能联合相关专业机构,以“项目制+清单制+公示制”的模式对接优质公益项目,同时联动定向捐赠、公益创投、慈善信托等资源渠道,为项目提供持续孵化与资源链接支持。

  闽台慈善合作渐热

  台胞吴福顺在漳州市角美台商投资区突发脑溢血,因无法说话,未能与家人取得联系。

  去年4月24日,在福建施善义工和中华志愿者协会福建两岸救援队的协作下,项目团队成功将吴福顺护送到金门,再转至台湾接受治疗。

  “我们是全国唯一一支专注于台胞救援的志愿队伍,专门护送患重大疾病的台湾同胞回金门、台湾就医,让他们能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政策保障下治疗。”中华志愿者协会福建两岸救援队队长汪勋武说,目前团队在大陆设有283个联络点,近200名两岸救援队员中,台籍志愿者有80多人。从2023年8月至今,团队共救护了20名台胞。

  这是本届获奖的“生命接力,跨越海峡”福建省施善公益协助台胞跨海就医公益慈善项目,同样获奖的还有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的“家门口的两岸融合特教课堂”项目。

  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慈善项目在两岸携手中孵化、运营。今年,首届海峡慈善论坛作为海峡论坛新增子论坛亮相,得到广泛好评。这一方面得益于两岸民众的民心相通,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2021年,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直接采认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师证书的通知》,福建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对符合条件的台湾社工按规定程序予以证书采认的省份。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提出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

  “我们要努力推动更多两岸慈善交流项目落地生根,让慈善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温暖力量。”赵荣生说。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万宁获救海豚“万万”成功回归大海

  • 第二届金熊猫奖在成都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