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9日,为纪念晚清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而建的耕村书院落成仪式在福建福州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文化中心举行,配套活动“余潜士史迹展”同步开幕。
余潜士(1786-1854),字时缵,号耕村,生于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他毕生笃诚弘道,力倡程朱理学,从教三十余载,先后讲学于福州鳌峰书院、寿泉精舍,桃李遍及闽台两地,时人尊其为 “闽道学之宗”“理学之东南重镇”。其遗著《耕邨全集》六册十五卷,被列入福建文史丛书,以《余潜士全集》为书名点校出版,于2010年公开发行。
据了解,珠洋文化中心由永泰县余潜士基金会投资,是以余潜士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作为项目核心的耕村书院,与珠洋文化宫连为一体,建筑风格仿照传统古庄寨形制,与周边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尽显古朴清新之韵。院内功能分区丰富,设有展现余潜士文化及其传承脉络的五个展馆,另设 “藏书阁” 及祭祀孔子与朱熹的堂馆。院内壁画、木雕、石刻等装饰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所有楹联均摘录自余潜士诗句,由其宗亲后人亲笔书写,字里行间弥漫着淡雅的翰墨书香。踏入书院,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谈,问学论道间感悟古今事理风情,令人回味悠长。
当日开幕的 “余潜士史迹展” 通过场景还原、半景图画、实物展陈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余潜士的生平轨迹,勾勒出一幅乡村子弟励志成才的感人画卷,生动展现出理学宗师、一代乡贤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淡泊名利的修身境界与纯正深沉的家国情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活态传承。耕村书院特设传承先贤家风家训的“家风馆”,以及展示后人践行余潜士精神典范“积善馆”“博士馆”等,充分展现了余潜士文化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的丰富内涵。结合新时代精神,余氏家训总结为“读书修为、诚信宽容、乐善好义、家国情怀”,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当天还举行了“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余潜士研究院”授牌、慈善企业家表彰、“新文化讲坛”学术讲座等活动,开启余潜士文化研究的新阶段。(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建进、张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