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今年以来,莆田市老年大学始终坚持“姓党为老”宗旨,将一线工作法贯穿教学教育活动全过程,推进办学品质持续提升,促进老年人更享幸福感、获得感。
学校创新打造“木兰银龄思政悦空间”,采用“固定阵地+移动场景”模式,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红色教育基地,集教育、体验、互动于一体,让老年学员在现场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今年先后开展红色宣讲、廉脉探寻、文化传承等活动10余场次,参与学员6000余人次。同时,将11个临时党支部“建在系上”,根植教学一线,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做好学员思政教育,让“离岗不离党”践于行。
同时,学校推行挂钩联系教学系部和巡课听课制度,落实“每周一巡”“推门听课”“及时反馈”机制,实现全员全课堂覆盖,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推进教学教育质效再提升。联合金融、书店等机构设立“金融知识宣教基地”“木兰银龄阅读基地”等阵地,探索构建“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县区老年大学增设5个社区延伸教学点,推动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让“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从愿景变为现实,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还组织“万年青”志愿服务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今年来,开展政策宣讲、交通护行、爱心捐助、节能督导、移风易俗、反诈骗宣传等志愿服务行动20余次,参与学员4000多人次,引导老年人在实践中砥砺初心使命,彰显“银发”担当。通过“机关+社区”“学堂+广场”等平台,组织艺术团、专业学会等社团先后开展送教到基层、送文化下乡、大手牵小手等11场特色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联合医院、小学开设女红兴趣班,选派教师教授女红技艺,传承女红艺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从课堂到社区,从校园到基层,市老年大学始终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形成、成效在一线体现”,切实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银龄群体。(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