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办 助全球英才与厦门“双向奔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焦点图 > 正文

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办 助全球英才与厦门“双向奔赴”

来源:厦门日报2025-08-13 12:59

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办 助全球英才与厦门“双向奔赴”

  厦门市昨开展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吸引近200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顶尖名校的留学人才参与。

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办 助全球英才与厦门“双向奔赴”

  活动通过专场洽谈会等形式,为海外英才提供“菜单式”岗位匹配服务。图为活动现场企业与人才热烈交流。

  文/本报记者 何无痕 图/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提供

  鹭引五洲,智荟未来。昨日,由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行,近200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顶尖名校的留学人才与10名外籍人才齐聚厦门,他们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

  活动通过专场洽谈会等形式,为海外英才提供“菜单式”岗位匹配服务,让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这既是厦门引才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城市向全球人才发出的诚挚邀约,让更多全球英才在这里“智荟未来”,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精准对接 服务“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主营电力设备检测,一直高度重视技术投入,随着未来检测技术发展,我们也需要寻找更多有国际视野、项目经验的留学人才,这次的活动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接会现场,厦门加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孔晓华积极与海外人才进行对接,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合适人选,其中有一名学者恰好具有机器人专业背景,“很贴合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将检测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进行融合。”孔晓华说。

  人才与企业精准匹配的背后,是活动锚定“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匹配产业需求的特点。在近60家用才单位中,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渴求科研领军人才,翔安创新实验室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厦钨新能源、安捷利美维等企业亟需集成电路、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骨干。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王梦微在现场招聘材料学博士,她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强,具备把产品产业化的潜力。“借由政府搭台,把这些高层次人才聚集在一起,对我们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很多精力,避免大海捞针,更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人才。”王梦微说。

  为了招揽到合适的人才,王梦微表示,企业也愿意提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同时厦门的人才政策和人文环境也是加分项,相信对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目前我们已经收到合适的简历,会回去进一步深入了解对接。”王梦微告诉记者。这种“产业导向、精准滴灌”的模式,让人才资源高效融入产业发展血脉,为厦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端汇聚 全球名校英才齐聚鹭岛

  一张小小的包装纸,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内有玄机——它用纳米材料制作,能弯曲折叠、耐寒耐热,还能智能发光。昨日上午,来自美国德保罗大学的鲍博士携带新项目来到现场,这款柔性材料因为智能且应用场景广泛,获得了数家知名企业的青睐,已在海外市场进行应用。“这次来到厦门,就是希望借此机会对厦门人才、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厦门的产业政策、地理环境都很优越,创业氛围也浓厚,目前我们的团队正在进一步洽谈中,争取能落地厦门。”鲍博士表示。

  此次活动堪称一场“全球智力盛宴”,近200名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留学人才中,既有深耕学术领域的青年学者,也有携带技术成果的创业精英,平均年龄29岁,88%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35.5%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多人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

  就连自媒体达人潘周聃此次也带着项目前来,在现场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对接。作为牛津大学工程系自动化组博士,潘周聃专注于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智能自动化算法理论,期望能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广大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场景中。

  “豪华阵容”的背后,是厦门对高端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作为经济特区和两高两化城市,厦门持续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让全球英才看到了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正如来自牛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陈博士所言:“厦门的产业布局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这里的创新活力让我充满期待。”

  深度体验 全链条服务吸引全球人才

  引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活动期间,厦门以“全链条服务”让海外英才沉浸式感受城市魅力:从落地时的专属接待、政策咨询,到活动中的个性化对接,再到实地考察环节的细致安排,每一个细节都彰显温度。

  据介绍,接下来几天,留学人才将走进厦门大学感受百年学府的底蕴,探访厦钨新能源的智能化生产线了解产业实力,考察厦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体验“一站式”孵化服务,实地参观城市环境,感受厦门文化。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的于博士表示:“从科研平台到生活环境,厦门的‘软硬件’都让人惊喜,特别是针对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种“从事业到生活”的全维度关怀,让人才真切感受到厦门的引才诚意。

  活动不仅是一场“见面会”,更是人才项目与城市资源对接的“催化剂”。现场设置“归鹭杯”创新创业比赛环节,20个海外人才项目进行路演展示,10个项目获奖,其中“基于FAP和SSTR2双靶向鼻咽癌PET成像探针的构建及临床转化”“印刷OLED技术重塑智能表面新视界”等4个项目受到翔安创新实验室、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关注,拟进一步合作。此外,厦门市人社局联合火炬高新区等部门,现场解读“双百计划”“白鹭英才卡”等政策,为人才提供项目申报、融资对接、场地支持等“一条龙”服务。这种“平台+政策+资源”的组合拳,有效打通了人才项目从“想法”到“落地”的堵点,让智慧成果在厦门转化为发展实效。

  此次活动还特邀10名外籍人才参与,他们和留学人才一起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深入交流,体验厦门生态环境之美,感受厦门“宜居宜业宜创”的城市特质。市人社局主要领导表示,近年来,厦门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设立海外人才服务站,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一站式服务,建成多所国际学校和外资医院,让外籍人才在厦工作生活“零障碍”。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