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闽人智慧丨高山仰止,他们笔下篇篇都是爆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闽人智慧丨高山仰止,他们笔下篇篇都是爆款

来源:新福建客户端2024-11-08 22:31

1

  今天是第25个记者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同回望

  璀璨中国新闻史中福建的星光

  走近那些以笔为剑

  记录时代风云变幻

  也推动时代前行的

  福建新闻人

2

  1897年后 , 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国人开始重视报纸这一新的传播媒介,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掀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这一时期,来自福建侯官的知名“斜杠青年”严复,就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先后创办了《国闻报》、《国闻汇编》,呼吁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肩负起“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历史重任。

  其中,《国闻报》是北方维新运动的舆论阵地,是当时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我们熟知的《天演论》最早就是在《国闻报》上发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国人。

  与严复办报鼓吹变法相比,他的闽侯老乡林白水则要犀利得多。

  “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堪称林白水一生的写照。

  他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蒙教育家和新闻界杰出人物之一。早年三次留学,是中国出国攻读新闻学第一人。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众多爱国民主人士一道,坚持不懈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先后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更多的是办报。

  在二十五年间,他先后创办并参与了《中国白话报》(1903)、《公言报》、《和平日报》等十多种报刊的编辑工作,经历了从晚清到军阀割据的动荡岁月,曾五次被查禁,三次入狱,最后以身殉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26年8月6日,林白水先生因为新闻报道触怒军阀,被杀害于北京,年仅52岁。与著名报人邵飘萍的遇害时间相隔不足百日,这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

  林白水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为民请命,代民立言,“但能为社会留一公言,代表民意,虽遇风险,在所不辞”,其履艰之义,难能可贵。他倡导报刊通俗化、大众化,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用白话办报的先河。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烈士。新闻界评价他:“无私无党,直言不讳者,白水一人而已。”

  2023年,为纪念林白水先生,福建省正式设立林白水新闻奖,褒奖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3

  在闽西北三明,有一座小城,它是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它是著名新闻人邹韬奋的出生地、羊枣的战斗地,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就是永安。

  战时的永安与全国的文化交流都不曾中断,大量抗日刊物齐聚永安发声全国。有近42家大小出版社,4家新闻通讯机构,19家印刷所,发行机构16家,编印、发行报纸12种,各类期刊120多种,出版800多种各类丛书、丛刊和专著。

  1895年,著名新闻人邹韬奋出生于福建永安。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将书、报、刊集为一体的杰出出版家、政论家、新闻记者。周恩来曾称之为“出版事业模范”。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他主办过报纸,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是无数中国新闻人的追求,他创办的三联书店是读书者的心灵家园。

  回顾邹韬奋的一生,从1922年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他就一直秉持“为大众做喉舌”的宗旨,针砭时弊,关心民众生活,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丑态,深受读者喜爱。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痛斥蒋介石打内战的行径,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以如椽巨笔鼓舞了成千上万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和奔赴抗日前线。

  被迫流亡海外回国后,他因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与沈钧儒等被捕入狱,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虽获释,却也一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打压。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因病在上海不幸去世,年仅49岁。临终前,他口授遗嘱再次提出入党申请。9月28日,党中央追认其为党员,并称其为“吾党之光荣”。

  2024年7月24日,位于三明永安市上吉山村的韬奋羊枣事迹主题展正式对外开放。

  邹韬奋和羊枣,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与永安结缘,一个生长于斯,一个战斗于斯,虽人生旅途各不相同,却怀揣一致的革命信念,书写出中国近现代新闻传奇。

4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如何坚持办报,以笔为剑,为人民发声,记录真实的历史?

  福州才子邓拓的答案是:8头骡子办报。

  1941年秋季,日寇纠集7万兵力向晋察冀边区扫荡。当时,作为社长的邓拓坚持出报。报人们改装了印刷设备,所有的物资,8头骡子就能驮完。

  从1941年9月到10月,他带领大家游击办报,一个月内7次转移印刷设备,将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不仅如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该报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邓拓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就是《人民日报》第一任总编辑。为了办好《人民日报》,采取了多项意义深远的举措,要求报纸要联系实际和群众,要接地气,不能束之高阁,提出不论是编辑也好,记者也罢,都要去田间地头和工厂一线,深入了解进行采访,坚决不能出现“只当新闻官”的情况。

  战争是残酷的,对于战地记者而言,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危险如影随形,越靠近前线,越能写出接近战争真实的报道,也越需要巨大的勇气。

  那时在一线战斗的,还有写下了《陇海线上》《台儿庄血战记》《血火中的行旅》等有影响力通讯的赵家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赵家欣一心想去前线采访,终于在1938年3月,作为厦门《星光日报》派遣的福建省唯一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单枪匹马,西出武汉,北上郑州,东奔徐州,采访了正在同日寇浴血奋战的前线军民。

  2014年,赵家欣在家中辞世,享年100岁。在他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他创造了福建省新闻界的多个“唯一”纪录:

  福建唯一到台儿庄前线采访过的战地记者;

  福建唯一在武汉参加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作协前身)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中国记协前身)两个成立大会的记者兼作家;

  全国最早、福建省唯一出版抗战通讯特写集的作家;

  唯一同时获得中国记协所颁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中国作协所颁抗战时期老作家铜匾两项殊荣的老记者、老作家。

  福建是著名侨乡,在国家危难之际,不少闽籍儿女选择回到故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其中就包括新加坡归侨记者黄薇,她也是回国参加抗战的唯一华侨女记者。

  1938年3月,黄薇作为《星洲日报》特派记者重返祖国。同年,她剪了一头男式短发,毅然参加徐州会战武汉战地记者团,赴前线采访。

  作为战地记者团中唯一的女性,她冒着战火在前线采访,其中几次参加激烈的遭遇战,并一次次与前线将士一起成功突围,写下了大量报道抗敌将士和揭露日军暴行的消息、通讯。

  黄薇从战争一线发出的报道,对唤起更多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华侨青年在读了她的报道后,毅然告别亲人,回国参战。

  后来,黄薇将自己写的战地通讯结集出版时,萧克将军挥笔为之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与此同时,她的报道,还促使东南亚众多华侨从“拥蒋”逐渐转向“拥共”,并最终抛弃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星光璀璨的闽籍新闻人,用实践证明了新闻的力量。

  高山仰止,见贤思齐。这些璀璨的星光,指引着当代新闻人,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福建日报全媒体传播中心、“闽人智慧”编辑部出品

  资料来源:东南网、中国新闻网、永安新闻网、中国侨网等

  原标题:闽人智慧丨高山仰止,他们笔下篇篇都是爆款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