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9-18 15:21

  站在福建省平潭岛,隔海眺望,宝岛台湾就在相距68海里处。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是大部分台湾同胞祖籍地所在。闽台两地血脉同源、文化同根,渊源关系独特,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见证着两岸先民的根相同、心相连。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

  “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中,特别强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

  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关怀,必将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说。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决策部署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闽台融合发展,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通促融:努力建设“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第一家园

  7月4日9时30分许,厦门五通客运码头。

  “幸福来得太突然,能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我真是太幸运了!”乘坐从金门出发的“金瑞龙”号客轮,航行约30分钟,来自金门的旅客蔡弼凯就顺利抵达厦门,他成为厦金航线运营23年以来的第2000万名旅客。

  宽敞明亮的五通客运码头大厅中,“两岸一家亲,同心共圆梦”的大字格外醒目。电子显示屏上的“五通客运码头出港信息”显示,航班间隔一个半小时一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诉不尽岛内同胞的思乡之情。如今,台湾海峡早已被越织越密的两岸航线贯通。

  能动先动,能通先通。目前,福建已累计开通“小三通”定期航线、海上客滚航线、空中航线17条,福建港口对台货运直航航线45条,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

  展望未来,“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被写入《意见》,台胞往来通道有望更加畅通。

  “爸爸,你看,水龙头哗啦啦的,我在金门也喝到家乡水了!”5年前的喜悦,让嫁去金门的福建姑娘洪双飞仍记忆犹新,她当时打通视频电话,向泉州晋江围头村的娘家报喜。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澈的闽水,通过27.932公里的管道源源不断流向金门。“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生动诠释了“亲望亲好”的骨肉亲情。

  “向金门供水工程启动以来,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现在保持每天2万多吨的供水,有效保障了金门民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佳兴介绍。

  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小四通”,是金马民众的热切愿望。

  目前,已完成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累计向100艘次台湾船只生活补水310吨;向金马通电项目、通气项目持续推进中;向金马通桥项目已形成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

  位于湄洲湾北岸中部的罗屿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

  “罗屿港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40万吨级港口,自2020年起成为台湾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目前,罗屿作业区已开通直航台湾台中港、台湾高雄港两条货运航线,基本实现‘朝发夕至’。”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冬坤说。

  如今在福建,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升级为“增芯强屏”攻坚阶段,机械装备业朝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年产值超10亿元……不仅是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全业态覆盖也使闽台金融合作跃上新台阶。数据显示,福建共有台资背景金融机构(组织)26家,上市台企8家。

  当前,闽台经贸合作态势总体向好。2022年闽台贸易额达1036.7亿元。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超2.3万个,实有台资企业1.1万户,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

  “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也在《意见》中得到体现。《意见》从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划。

  “我之前在台湾拿到了‘室内配线技术士证’丙级,在大陆这边,就可以直接被采认为‘电工三级’,工作起来很便利。现在,我的太太和一双儿女也来到了平潭。”来自台东县的80后王魁峰告诉记者。

  在福建,行业标准共通正不断深化:99项两岸共通标准编制发布,45项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直接采认,5700多名台胞取得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022年9月,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服务一体化平台——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平潭成立,率先构建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认体系。

  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扎实步伐。

  “我们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一家人的心更近、情更浓、利更多。我们将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历史机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表示。

  以惠促融: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写入了《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中。

  以惠促融,亲望亲好。

  “我们春节前就拿到了钥匙。房子是三室一厅,只要简单布置就能拎包入住。”福州市晋安区台湾社区的台胞公租房里,台胞李浩杰带记者参观,只见全新的抽油烟机、空调、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2021年7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一次性向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目前,已先后有241户363名台胞在这里安居。

  “这里优惠政策多、福利多,家里有小孩的还能就近入学。”入住台胞公租房的台青陈燕亭和张雅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室一厅的住房租金1105.6元,加上物业等杂费,一个月住房开销不到1500元。

  先行推进落实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出台“66条”“42条”“28条”等政策举措,率先公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近年来,福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大陆的惠台政策,让我的创业路事半功倍。10年间,我的生态园从最初的11亩发展到现在的110亩,品种从只有3种发展到130多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里,80后台青蔡志阳由衷点赞。

  创业之初遇到资金困难,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送政策上门”解了燃眉之急。“从购买滴灌设施、搭建温室大棚到引进新品种,都有项目补贴;贷款不仅不用抵押,还能享受贴息优惠……我在这里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蔡志阳说。现在,他常帮当地农民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福建的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800多个,60多个台企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技改专项基金支持,18款台企农机产品列入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累计补贴超1亿元。

  在福建,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间,都活跃着台胞拼搏奋斗的身影。

  走进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墙上10多项荣誉和100多项知识产权证书引人注目。

  “平潭有很多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我2015年成立公司,‘拎包入住’,不但免租金、水电费,享受15%企业所得税减免,还有创业津贴、薪资补助、研发项目补助等。公司成立4个月就实现盈利。”公司负责人陈孟邦说。

  福建省的325个村庄里,活跃着10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4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

  参与规划设计台北淡水“渔人码头”景观工程的建筑师吴正隆,原来只想做一两个项目就回台湾,“没想到一待就是9年”;台湾青年设计师张欣颐和伙伴们已到过福建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喜欢上了“福建新村民”这个身份……

  在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阳光学院,有近20名来自台湾的教师。

  “我6年前刚来时,学校只有3名台湾教师。”阳光学院校长顾问、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马彦彬,是福州引进台湾教师的见证者,“资金补助、荣誉授予,还对台湾教师的子女教育和住房进行支持,让我们充满幸福感”。

  目前,福建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台湾教师在高校任教。

  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让广大台湾乡亲在福建有更多获得感——

  凭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同胞可以同等享受购房、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同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台胞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

  在各设区市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设立一批“台胞医保服务中心”,破解台胞台企办理手续难题;

  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推动建立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开辟“12348”涉台港澳法律服务专线及涉台专窗;

  …………

  “在福建,不仅事业有奔头,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还有台胞获得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马彦彬说,自己从当年的“闯一闯”,到后来的“留下来”,再到如今的“融进去”,获得感满满。

  以情促融:努力建设“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体现了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望。”6月17日,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北京大学博士生、台湾青年林彦辰深受感动。

  互诉亲情、共话桑麻,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的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是目前两岸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民间交流活动,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

  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福建推动亲情乡情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密不可分的闽台情缘随着交流融合绵延不绝。

  一份份族谱,生动记录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

  2月27日中午,随着厦金航线“迅安”号渡轮缓缓靠岸,来自台湾本岛和金门的宗亲参访团来到厦门,开启寻根谒祖之旅。

  “金门萧氏正在修撰族谱,族谱见证了我们萧氏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次来访,让其中的宗亲关系更加明晰。”台湾宗亲萧伟泉随身携带族谱前来。

  15年前,第一次来厦门见到宗亲的那一刻,让孙锦聪刻骨铭心:“我们一见面就眼泪直流,这真的是两岸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希望借助宗亲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民间更多的互动往来,让两岸亲情更亲。”

  距离金门岛只有5.2海里的晋江市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这个村子结成了148对两岸婚姻,成了“两岸通婚第一村”。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环村徒步节……围头村经常举办两岸交流活动,邻里乡亲、海峡姻亲、金门同胞等欢聚一堂,让“两岸一家亲”亲上加亲。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30多年前,200多名台湾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阻隔,从台湾宜兰县直航湄洲岛,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成就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直航。

  “妈祖一定会保佑我们两岸和平,人民生活幸福。”30多年来,宜兰县南方澳渔民陈正发一直随身携带着装有妈祖祖庙香灰的香囊。

  “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典型代表。现在,每年来湄洲岛谒祖进香的台胞逾30万人次。

  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为闽台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青春活力。

  龙岩市连城县有多家台资棒球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不但助力当地形成完整的棒球运动产业链,还带动了青少年棒球体育事业发展。现在,连城县3所中小学与台湾彰化县的3所学校结成“姊妹校”,两岸青少年在棒球运动中交流交心。

  集美两岸研学交流中心、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集美两岸文旅融合中心、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汇聚诸多平台的厦门市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前来追梦筑梦圆梦。

  “在集美区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下,我跟朋友创办了青青之约文化有限公司。我们以村风、村史、村食、村歌为主题,拍了MV、纪录片等,用新媒体手段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来自花莲县的姑娘赖淑珍,已在厦门生活了6年,带动许多两岸青年加入团队。

  “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吸引20个台湾青年团队落地,围绕就业、创业、生活等需求举办了60多场两岸青少年的活动,覆盖5000多人次。”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左星星介绍。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

  海峡青年节已成功举办11届,吸引了3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其中台湾青年近2万名,涵盖了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百个台湾青年团体,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搭建起平台;

  福建推动82家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朝着“空间+服务+资源+集成”的方向发展,累计获批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12家,累计吸引台胞来闽实习、就业创业超过4万人;

  …………

  *** ***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两岸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扬帆起航。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推进。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记者廖文根、张烁、江琳、程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4 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2024-12-04 09:15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2024-12-04 09:13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2024-12-04 09:12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024-12-04 09:07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2024-12-04 04:55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12-04 04:55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