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数字化赋能“直面”台风 实现精准高效防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福建数字化赋能“直面”台风 实现精准高效防御

来源:人民网2023-09-15 10:48

  9月5日5时20分前后,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挟带着风雨直扑福建。受其影响,福建沿海形成了一条纵横300多公里的特大暴雨带,给多地带来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海堤溜方、洪水围困、道路阻塞等险情灾情。

  其中,福州城区最大24小时雨量617.4毫米,再度刷新历史纪录。接近2亿立方米的雨水落在城区,导致城区多处积水,全城公交地铁停运、区域供电中断。5日22时许,福州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提升为最高等级一级,一场排水防涝攻坚战在全城打响,闸排、泵排、龙吸水设备抽排等多种手段“齐头并进”……6日中午,受内涝积水影响的主城区主次干道基本抢通,绝大部分路段实现正常通行;地铁从12时起恢复运营,城区315条公交线路下午全面恢复。

  “逢暴雨必涝”是很多城市的“心头之痛”,“加速度”退水的背后,有城市内涝预警机制、防洪机制的运行,有无数防涝抢险人员的倾力付出,有城市居民的守望相助,还有大数据的精准赋能……

  数字赋能挂图作战

  防涝治涝精准高效

  面对接踵而来的台风“苏拉”“海葵”,福建省防指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精准分析研判,突出防范城市内涝,发挥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作用,提前预排预泄内河内湖水位,住建、市政、园林等部门提前向重点地区预置抢险力量,力争防涝治涝精准高效。

  福建省将水利、气象、地质数据融入扁平化的防汛指挥体系,推行“场景+应用”模式,构建“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临灾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与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城市管理平台融合,为城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会商评估、应急救援处置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32座沿江排涝站水闸群闸联动泄洪排涝”。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排水采用“上游蓄、中游排、下游抽”方式,一方面适时控制八一水库等上游水体的下泄流量;另一方面沿江所有排涝站充分利用闽江低潮时段,采取“能闸排则快排,配合抽排”的策略,争分夺秒开闸排水,加快城区涝水外排,并视外江潮位及时配合泵站抽排,加快城区内河洪水入海,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交通、城管、气象及地铁、在建工地等多方数据资源,打造集“风情、雨情、水情、工情、警情”为一体的排水防涝“一张图作战”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事前预警预报、提前布防,事中辅助决策、统一指挥,事后灾后评估、优化系统”的全过程管控目标。

  在接到气象信息预报后,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9月3日提前排空内河水体,降低水位,腾出库容约998万立方米调蓄库容应对强降雨,做到“四到位”:30分钟内四城区排水防涝指挥部各成员入驻指挥中心到位;30分钟内各排口操作人员到位;路面应急抢险队伍网格化巡查到位;各排涝站、龙吸水等排水设备布置到位。

  “我们接抗洪抢险集结令后,立即派出百余名抢险人员和43台大流量龙吸水连夜从龙岩奔赴福州参与抗洪抢险。”福建省防汛抗旱侨龙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说。

  福建省防指把力量预置考虑在前,省应急管理厅迅速集结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调动11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出动1312人次、大型装备234台套,在福州、宁德等地参与抽水排涝、道路抢险、清障除淤等救援任务。

  让预警跑在灾害前

  监测预报精准服务

  在自然灾害面前,分秒之间就是生死之差。让预警跑在灾害前,是福建省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要求。福建省防指不断完善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8月下旬起,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第11号台风“海葵”接踵而至。“海葵”究竟在哪里登陆,暴雨落区会在哪里,风究竟有多大?9月4日晚,福建省领导彻夜坐镇省防指,研究分析水库防洪调度、人员转移、城市积涝等情况。

  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福建气象部门责任在肩。气象专家聚精会神地紧盯卫星云图,结合历史相似台风路径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拼出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完整的信息地图,为最终结论提供参考。与省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公安交警总队等联合发布道路交通安全、山洪、地灾等风险预警与影响预报,为福州联排联调沿江水闸“只出不进、能出就排”腾出库容,全力保障福州福清东张、宁德霞浦溪西等水库泄洪,并提供预警研判依据,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福建省围绕增强精准预报能力,不断完善“1262”(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预警联动机制,做到早研判、早会商、早服务、早预警、早行动。比如,气象部门针对强降水集中期加密发布乡镇精细化预警,逐1小时到20分钟加密发布短时强天气报告,为政府预置防御力量、及时转移群众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及时修订省级预警叫应服务机制,突出递进式叫应服务策略,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预警“叫应”服务,强化临灾预警叫应到岗到人。

  福建省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提高对台风的预测、预警和防御能力,从组网信息到多源融合,不断提升精准度。得益于这些智慧化预警手段,提前20天研判提出8月底到9月初可能有1个至2个台风影响福建,提前5天指出台风将影响福建沿海和渔场,提前3天指出最大过程累计雨量将达600毫米。应用过岛台风极端降水研究成果,深度挖掘海洋浮标观测资料,提高台风强度、强降水落区等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同时,新增百米级、分钟级、高频次、高分辨率多源实时监测数据,深度解构台风“海葵”结构和微物理演变过程,提升对台风螺旋雨带强降水预测的科学能力,并及时跟进防御调度需求,研制升级台风重点防御区域图,为防抗台风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群众有序安全转移,得益于科学精准有效的预警调度。风声尚远时,福建各地迅速响应,渔船归港、渔民上岸,景区关闭、游客疏散,作物抢收、应收尽收……各地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努力将台风可能带来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各地果断转移危险区域和重点地区人员,累计紧急避险转移29.41万人,让群众在安全的地方住下来、稳下来。(沈良坤)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2024-12-04 09:15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2024-12-04 09:13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2024-12-04 09:12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024-12-04 09:07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2024-12-04 04:55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12-04 04:55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