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永泰:点燃“数字引擎” 发展如鱼得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当地新闻 > 正文

福建永泰:点燃“数字引擎” 发展如鱼得水

来源:福州日报2022-08-05 10:30

福建永泰:点燃“数字引擎” 发展如鱼得水

  建设中的数字永泰产业园。(记者林双伟 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永泰掘金“蓝海”,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产业新地标和经济新增长点。

  筑巢引凤

  助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日前,福州网驿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一组团7栋标准化厂房如期交付使用,意味着数字永泰产业园首个“园中园”项目投入使用。

  “网驿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承接福州主城区部分产业外溢,由专业的园区运营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为入驻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使中小项目享受到重点项目相关政策和待遇。”网驿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经理胡万鹏表示,目前园区已引进10多家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另有20多家意向企业在招商洽谈。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将创造2000万元财税收入。

  2022年以来,数字永泰产业园好消息不断,接连落地注册新企业10家,创新“园中园”建设模式更是为数字产业集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让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数字永泰产业园能够寻找到上下游关联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及客户,以优质的产业发展生态吸引众多创新链、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数字永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引进福建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中海创集团、福建利尼尔机器人、福建汇仟航空、福建信亚照明等246家高新技术、智能制造和软件产业链相关企业,累计创税7.67亿元。

  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上也有出色表现。近年来,华尔锦纺织、三连制衣、美尔奇纺织等纺织服装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省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智能化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推广先进生产方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其中,三连制衣新园区项目还被列入福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

  高效服务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发展,项目招引是关键。打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不仅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还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有力帮手。

  今年3月,由上海岁金集团投资建设的岁金智谷·永泰智造产业园项目落地,以打造新型产城融合典范为目标,汇集光电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

  “从项目前期洽谈、谋划、签约到用地出让仅用40天时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永泰的招商热情和服务力度。落地永泰的项目,实现了上海岁金集团在福建洽谈用时最短、签约速度最快、供地效率最高的新纪录。”岁金智谷·永泰智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为了推动项目加快动工建设,永泰倒排用地报批、道路、防洪渠、污水管网等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清单,进行挂图作战,力争做到“拿地即开工”。

  实现1749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推行“三维包干、三方会商、三日办结”审批服务模式、压缩土地出让至施工许可证核发全流程时限……一系列真招实招硬招,给市场主体更优质的“阳光雨露”,激发了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企业发展更加如鱼得水。

  数字赋能 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数字化改革成果惠及民生,既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也是永泰跨越赶超的重要保障。

  在丹云乡“金蛋工程”项目内,五层高的鸭笼排列整齐,自动化环控系统、自动上料供水、自动清粪、自动集蛋等智能化系统让管理既简单又便捷——5万只蛋鸭只需1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饲养和维护。

  在实现自动化精准饲喂技术的基础上,该项目还具备蛋鸭疾病智能诊断与预警技术、机器人养殖等技术,实现养殖管理机械化、智能化与信息化。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存栏蛋鸭120万羽,预计年产鸭蛋2亿个、老母鸭70万羽、有机肥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鸭养殖综合体。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永泰持续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不断扩大永泰名特优新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永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永泰建成现代农业智慧园1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3个,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0个,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为了打通农特产品销路渠道,永泰以国家级农村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步伐,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已达25家,今年1月~6月限上电商零售额达4.49亿元。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累计验收阿里村淘站点21个,覆盖了嵩口、城峰等15个主要乡镇。

  下一步,永泰将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招大引强做优产业链,完善基础配套,强化项目保障,加快运转新成立的永泰县“数字永泰”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数字永泰产业园区指挥部和开发公司统筹融合工作机制,提升招商力度,丰富产业链发展场景生态。(记者叶欣童)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年画里的中国”

  • 欢乐冰雪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