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全力以赴,赢下这场疫苗接种“长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当地新闻 > 正文

福建:全力以赴,赢下这场疫苗接种“长跑”!

来源:福建日报2021-08-25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4日上午9时,龙岩市连城县莲峰镇78岁的居民刘美娟刚来到社区附近的集合点,就被等候在那里的社区工作人员搀扶往指定接种点。一路上,社区工作人员轻声慢语地把打疫苗的注意事项交代了一遍。刘美娟边听边点头:“这下不怕打疫苗啦!”

  同一时间,福州市宦溪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杨雨桐(化名)来到该镇卫生院接种疫苗,从抵达到留观结束耗时不足1小时。“两针都打完了,安安心心等开学。”她说。

  高效、有序,是绝大部分群众对疫苗接种过程的印象。省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18时,福建累计接种5630.68万人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3194.76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475.79万人。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福建如何提升疫苗接种效率,尽快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

  全力服务好每一位接种者

  去年12月,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福建省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四方”责任,强化技术保障,稳妥、有序推进。

  今年4月初,国内疫情形势趋于平稳。福建省各地通过团体预约及居民短信预约通知的方式统筹安排疫苗接种,使得疫苗接种点井然有序。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市民对疫苗接种热情渐长。增加登记台、增加接种台、增加新冠病毒疫苗“夜场服务”相继推出:

  在厦门,市总工会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疫苗接种专场服务,在厦门市中医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室的入口处设置了新业态就业群体疫苗接种的专门通道。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平台的网约配送员、外卖骑手只需携带工作证或身着工装,凭身份证即可接种疫苗。

  在现场,骑手们从一侧相对无人的通道快速经过,无须取号、排队,便可以来到登记处。签字确认并且网上同步输入后,他们就可进入接种小间进行接种,而在走廊的尽头,还有专门为提高效率而设立的快捷接种间。

  在漳州,为老年人“导航”加“导诊”的服务在各个社区铺开。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工作人员前置服务流程,把知情同意书、温馨提示等材料提前送到家里,协助老人们准备好。

  在南平,政和县胜利洋市民广场新开张了疫苗夜间接种点,每天19时至22时都有很多居民前来接种。在接种现场,从排队领号、健康核查、信息登记、疫苗接种到集中留观,每个环节都有专人引导。留观区还特地增加人手,安排1名医生、4名志愿者随时观察接种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应急救护车在广场边上随时待命。

  在泉州,各街道社区发动“扫楼清零”,派专车接送保障接种服务。有关部门联合在菜市场、大型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现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登记未接种疫苗人员。

  在宁德,流动接种车开进企业、校园,为第二剂疫苗接种工作提速,让很多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完成疫苗第二针接种。

  ……

  但随着“周末不打烊”“夜场服务”启动,人员紧缺的问题愈发突出。持续增加接种台有困难,怎么办?各地积极动员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大批群众志愿者参与到疫苗接种的任务中来。

  在莆田荔城区一家接种点,几组来自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10多天连续奋战,取消休假、取消周末、取消轮班,大家毫无怨言,“只要有疫苗,我们都乐意加班加点给市民接种”。

  确保每一针疫苗都认真、较真

  每一针疫苗都是一道安全屏障,每一针疫苗都确保接种认真、流程较真。

  23日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林丽芳回到办公桌前坐下,口服了一瓶藿香正气口服液,用风油精抹了抹太阳穴,随即打开电脑,开始统计核对每天完成疫苗接种的数量。“疫苗必须扫码到位,每个数据都必须及时上传,这样接种者的福建健康码才能及时更新。”她说。

  林丽芳是福州市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的负责人。自今年3月该接种点启用以来,她每天蹲守在接种点,除了面对应接不暇的突发情况,傍晚“收摊”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加班核对数据。

  至目前,福建省已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1274个,接种台5510个,其中临时接种点375个,临时接种台2684个,单日最高接种量达82万人。在这场疫苗接种“长跑”中,为保障群众接种安全有效的工作人员,已经默默加班加点8个多月。

  在福建,疫苗从生产企业配送到省疾控中心后,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疫苗进行登记入库和信息录入,为每一支疫苗办好“出生证明”。随后,疫苗将被依次分配到市、县两级的疾控部门,再按计划送至各个接种点。“苗苗们”在福建经历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旅行轨迹”和“健康情况”的电子记录,来源去向、冷链运输温度全过程可追溯。

  “一人一苗一码”,疫苗到什么地方、被什么人接种都会记录在案。各地不仅制定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对疫苗的运输、存储、接种和不良反应处置等每个环节同样都做好周密部署。

  守护健康,早日实现全民免疫,这场疫苗接种“长跑”正在持续。八闽儿女齐心协力,为战胜病毒贡献“一臂之力”。(记者储白珊 张静雯)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年画里的中国”

  • 欢乐冰雪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加载更多